□记者 吴开睿 刘泉
白墙青瓦承载风花雪月,一笔一画尽显文化魅力。在大理,新房落成之后,都会请本土画师在新房的照壁、山墙、房檐等构件上进行彩绘。白族民居彩绘,是白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民俗画卷,将岁月沉淀下的百态千姿尽收其中。
妙手绘丹青墨韵传深情
“我现在画的是石榴,石榴寓意多籽多福,代表着对主人家‘儿孙满堂、红红火火’的美好祝愿。”在洱海东岸的大理市双廊镇长育村,白族民居彩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艳峰正在为同村村民张庭栋的房屋绘制传统彩绘画。笔尖携墨,沙沙作响,行云流水间,一幅“榴开百子喜事多”水墨画已成雏形。
从祖父李文秀算起,李艳峰已经是家族中从事彩绘的第三代人。童年时,李艳峰常随父亲外出绘画,幼时眼中所见的白族村落的青瓦白墙和苍山洱海的湖光山色,成为他30多年来执笔作画的灵感源泉。
“白族民居彩绘不只是表面看到的图案,其中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诠释着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李艳峰告诉记者,白族建筑彩绘起源于王宫、寺庙的装饰绘画。《南诏图传》中的“修廊曲庑”图表明了在南诏时期白族建筑就开始广泛采用彩绘,后经元、明、清几代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达到成熟阶段,现代的白族彩绘基本沿袭传统工艺,但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样化。
2008年,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李艳峰的父亲李云义是白族民居彩绘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中毕业后,李艳峰正式跟随父亲学习彩绘,随着绘画技艺日益精湛,他对白族民居彩绘的执着也与日俱增,毅然将白族民居彩绘事业视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作为一个手艺人,不能指望用自己的技艺获得多少金钱利益,每一处彩绘,都应该把她当作自己的作品来认真对待,如果你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贡献。父亲的初心是把白族民居彩绘这门技艺发扬光大,作为他的弟子,我打算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收集整理父亲没有收集完整的彩绘图案、绘画技艺等素材,编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让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在海内外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白族民居彩绘。”李艳峰说。未来,他打算继续追随父亲的脚步,让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声名远播。
守艺承光妙维新衍韵长
在洱海西岸,李艳峰的愿望正被一群00后大学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他们通过一门叫《白族传统建筑工艺》的课程学习白族传统民居彩绘技艺,以现代视角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通过社交平台与更多喜爱白族民居彩绘的人探讨交流,寻觅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大理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杨婕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白族人,我非常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白族民居彩绘表达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和同学的作品,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白族文化。”
“大理最吸引我的就是丰富多彩的白族民居彩绘,在上课和调研采风的过程中,我近距离地接触到白族彩绘,了解了它们的历史起源、图案构成、绘画位置等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我今后从事建筑设计这一行业提供了更多灵感。”来自红河州绿春县的大理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杨成忠说。
“我们大理白族建筑文化种类繁多,大理大学开设《白族传统建筑工艺》这门课,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出发,更好地让现代年轻人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感受老一辈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传承和创新,感受大国工匠精神,了解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为白族建筑文化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任课教师杨文静介绍,该课程自2022年9月开设,除课堂授课外,还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喜洲古镇、龙尾关、沙溪古镇等具有白族传统工艺特色的古村古镇实地调研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