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5日
  • 来源: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10年1月28在洱源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杨作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洱源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的工作回顾

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等挑战,坚定信心保增长,坚持不懈保民生,坚定不移保稳定,全县继续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抓机遇促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实现

综合实力得到提升。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1.5亿元,比2008年增长1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7.8亿元、6.1亿元、7.6亿元,同比增长6.5%7.6%1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财政总收入15 575万元,同比下降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 068万元,同比下降3%,财政总支出达65 181万元,同比增长38%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4.94万吨,同比增长5.36%。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新建18个机械挤奶站,推广高产乳牛示范养殖户5 000户,年末乳牛存栏75 076头,同比增长8.1%,全年鲜奶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19.6%。种植大蒜4.65万亩,产值2.34亿元,蒜农纯收入1.1亿元。核桃面积达40.58万亩,产量2 546.3吨,产值6 337万元。梅子面积达11.2万亩,产量1万吨。种植烤烟3.43万亩,收购烟叶12.134万担,烟农收入8 905万元,完成烟叶税1 965万元。兑付惠农补贴资金4 096.94万元,能繁母猪及奶牛保险等资金943万元,家电及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457.15万元,新购置农机具711台(套)。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 049元,比上年增加361元,增长13.4%,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15.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179.7%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91亿元,同比增长28.5%,贷款余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41.5%,有力支持了全县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 514.7万元,同比增长30.4%

(二)抓结构促调整,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以保护洱海洁净·绿化家园活动月等为载体,多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及生态文明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大力培育全县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新观念、生态文明新风尚,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保护洱海使命光荣、发展洱源责任重大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并得到国家、省、州各级认可,被国家环保部列为云南省唯一的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生态产业发展加快。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4.73万亩,实施测土配方优化平衡施肥40万亩。生态养殖方式全面推行,建成卫生厩32 536平方米、畜禽粪便发酵池3 652个。洱海农业湿地管护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邓川工业园区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炼铁、焦石两个矿产品加工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一园三区科学布局逐步展开。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成效明显,2009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9%。生态旅游迅速升温,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茈碧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申报成功,大理地热国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其总投资9 000万元的第三期提升改造工程正抓紧实施,总投资4 500万元的西湖景区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下山口普陀泉SPA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 500万元,总投资近10亿元的牛街海西海温泉旅游项目通过州专家组项目规划评审。全年接待游客58.3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3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

生态基础不断夯实。投资796万元建成下山口、凤翔村、洱源一中污水处理系统,总投资2 450万元的邓川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启动进厂道路建设,总投资450多万元的右所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面开工,总投资5 012万元的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完成县城老城区截污改造、洱海流域内20家宾馆饭店废水排放等整治工程。大力实施净污工程,投资8 000多万元实施东西湖等七大湿地恢复建设,永安江、罗时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26万元,在西湖六村七岛间种植芦苇9 500平方米,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生化反应池工艺改造,入洱海主要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农户交费、政府补助、袋装收集、定时清运的农村新型垃圾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实施森林管护20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3.8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9%。全面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新建太阳能中温沼气站5座、沼气池103加大矿山治理整顿力度,取缔洱海流域采石场、采砂场9个,制止私挖滥采砂石行为25起。

(三)抓项目促投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共争取国家、省、州61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0.47亿元,其中扩大内需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5.83亿元,争取的项目资金名列全州前茅。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12 166.65万元的三岔河水库完成投资7 049万元,投资2 796万元建成三营烟水工程和水利血防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2 918.4万元完成三营白沙河土地整理三期工程、乔后和右所土地整理项目,县城客运中心建成,洱炼线油路化和平甸公路洱源段建设完工,投资2 487.5万元的13条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顺利实施,总投资600万元的大理州洱源汽车检测站完成投资385万元。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30.5%

农村面貌明显改观。第四批8个建制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实施,九台小康示范村建设顺利通过验收,牛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2 201.5万元的5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100个自然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全面启动,海之源住宅小区交付使用,温泉小区、气象小区、腾飞小区规模不断扩大,宁新路西段建设全面完工。县公安局刑侦技术大楼、县法院审判庭、检察院办案及专业技术用房等一批建设项目相继完工,加快了县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建立县城管理的长效机制,优化整合县城管理资源,有效解决了条块分割、职责不清、交叉执法、相互扯皮的问题。各镇乡集镇建设不断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23%

能源通讯快速发展。潓安电站建成发电,长邑电站、乔后龙潭二级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7亿元的220KV洱源变电站、6 000万元的110KV洱源变电站完工投入使用,投资863万元的无电村建设工程、500万元的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工。大力发展新能源,投资6亿元的罗坪山风电场一期工程、5.8亿元的马鞍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县形成了以水电为基础,风能、太阳能为补充的新型能源发展格局。全县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发展到107 957户、25 260户。

(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展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推进,明晰产权212.69万亩,确权到户212.21万亩,确权率96.86%,发证率97.13%。建立了林权流转中心,开展林权流转5宗、1.2万亩。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正式启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摸底调查。镇乡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财政部门预算、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监督管理等改革稳步推进。优化整合国有资产,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管理改革工作顺利进行,非税收入管理不断规范。积极推进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圆满完成县电力公司整体上划工作。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大招商、招大商,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借助各种招商引资平台,先后引进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神工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县投资。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协议资金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8%

(五)抓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科技稳步发展。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 357万元的18所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新建校舍10 614平方米。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兑付“义保经费1 938.22万元。全县高考上线率93.7%,中考总评居全州第二位,小学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全年培训各类技术人才2.5万人次,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5%48.3%48.5%,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92.1个百分点。

卫生计生切实加强。加快医疗卫生业务用房建设,邓川中心卫生院门诊业务综合楼投入使用,72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建设和三营、炼铁中心卫生院住院楼项目即将完工,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扩建项目通过省发改委评审。药品集中采购进一步规范,供应和监督网络覆盖到村。新农合参合率达95%,全年减免补偿医疗费用2 594.76万元,共有753 045人次从中受益。血吸虫病防治达到国家传播控制标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达标县创建工作和6个镇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

文化事业有新进步。大力保护开发凤羽历史文化名镇、德源古城等文化遗迹,白洁圣妃庙保护建设项目全面完工,镇乡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进行,全面完成田野调查任务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免费放映电影1 100场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第二轮县志编修进展顺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广电网络光纤化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广播电视收听收看质量进一步提高

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 132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 349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0 635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 310人,稳定就业75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92个,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 360人。新招录公务员20名、公安干警13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41名、特岗教师37名、大学生村官”72名。认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及五保供养标准政策,发放城乡保障金2 169.4万元。积极推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有667人次享受医疗救助。总投资4 680万元、计划新建32 500平方米的廉租房建设完成投资4 305万元。建成炼铁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茈碧湖中心敬老院项目完成投资150万元。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35户、职业技能培训750

和谐建设有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关系和谐稳固。省级平安先进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扎实有效。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和网上信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妥善解决了一批热难点和信访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圆满实现维稳工作目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安全生产和消防体系不断健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监管不断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顺利进行。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气象、档案、外事、侨务、老龄、老干、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有了新发展,和谐洱源建设取得新成效。

(六)抓制度促落实,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工作情况。按期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31件、政协委员提案135件,办结率达100%。广泛听取并积极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

依法行政切实推进。“五五”普法扎实开展,“三五”依法治县顺利实施。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小金库”清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案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复议制度,行政效能建设、纠风治乱工作得到加强,政府公信度不断提升。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建成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切实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实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依法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企业、基层和人民群众。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实行对重要会议议定事项跟踪督办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年内会议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接待经费实现零增长。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科学发展观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驻军及武警部队、省州驻洱源各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洱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族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洱源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财源单一,加之刚性支出不断增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保稳定的难度增大;二是洱海源头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重,项目资金缺口大;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稳定性、持续性仍需加强;四是少数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思路不宽、方法不新、应对不及时,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一手硬、一手软问题的力度仍不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0年的工作意见

2010年是我县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一年,也是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准备之年。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好,确保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是对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最好检验。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必须将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州县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并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带来的机遇、后发优势孕育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的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工作思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洱源经济搞上去,把洱海源头保护好,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0年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6%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苴河保持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其中类水质达6个月以上;永安江、罗时江保持类水质达6个月以上;全县林木绿化率达60%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投资保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狠抓项目工作。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加大项目储备、申报、争取和实施力度,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重点实施好三岔河水库、农村公路通达通畅、中小学校舍安全等一批工程项目,加快国道214线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支持配合好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抓好投资1 200万元的西山变电站、投资990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同时,切实抓好其它事关洱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以上。

强化财税管理。大力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监管,有效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征收、安排、使用三分离的收缴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依法理财,严格预算管理,坚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保稳定,实现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促进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择优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用好项目、大项目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增强全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商、亲商、富商、养商的投资创业环境。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分解细化年度任务,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跟踪服务机制,力争全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个以上,到位资金6亿元以上。

搭建融资平台。坚持多元化投入,形成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企业资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银行贷款投入为保证的四位一体投融资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实行资本运作,采用更多的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形式广泛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充县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担保服务。依托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整合县内资产,以资产换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坚持银政企合作,加强信息沟通,搭建银行找项目、企业找资金的平台,为企业发展做好融资服务。

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住房、信息、文化等消费热点,拓展消费增长空间。加快不同档次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培育房地产市场。合理引导信贷、汽车等消费,壮大消费群体,增强消费增长后劲。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家电下乡活动,做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补贴工作。积极引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城乡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二)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树牢生态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好周生贤部长、和段琪副省长、刘明书记、何金平州长等领导到洱源调研检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期间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进一步树牢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保护洱海使命光荣、发展洱源责任重大的理念,继续在全县开展保护洱海洁净·绿化家园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及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普及生态文明新知识,宣传生态文明新观念,推广生态文明新风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从制度和理念上促进全县上下自觉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快生态治理。以洱海源头水质改善为目标,认真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新六大工程,着力推进洱海源头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屏障、生态家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集镇污水收集处理、乡村环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治理、县城污水及垃圾处理工程、人工增雨和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加快邓川污水处理厂和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建设,加大洱海农业湿地保护管理项目建设力度,扎实推进西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实施好东西湖湿地、上村湿地、消水河湿地、海西海水源保护、茈碧湖西岸湖滨带及外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工程。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继续实施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逐步转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

开展生态创建。以洱海源头、生态家园为目标,大力开展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县城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实施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房地产开发,不断完善小区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家园和谐的宜居县城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加强集镇道路绿化、河滨带绿化、住宅区绿化和结点绿化,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建设一批生态乡镇和生态村,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特色镇乡集镇为基础的城镇网络体系,不断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力争全县城镇化率达23.5%

(三)巩固三农基础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实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建设,建成10万亩优质稻基地。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继续压缩大蒜种植面积,扩大蚕豆、大麦、包谷、马铃薯、优质牧草等种植规模,完成26 000亩优质烤烟种植和79 565担烟叶收购任务。

壮大林果产业。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年内新发展核桃11万亩、梅子1万亩、华山松5万亩。加快松茸等林下非木质产业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实施好天保工程,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城乡绿化工作,落实省级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推进林产业快速发展。

做强乳畜产业。进一步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建好14座机械挤奶站,提高鲜奶收购质量,确保乳制品安全。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实行科学饲养、清洁养殖,提升乳牛养殖水平。切实搞好畜禽粪便处理,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好家畜血防实验室、动物疫情测报站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促进生态乳畜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水利建设。切实加快三岔河水库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开始蓄水。争取启动实施上村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力争实施省级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及海尾河防渗综合治理工程、水利血防河道治理工程、乔后龙潭二级电站以电代燃项目,发动和依靠群众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改善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利用率。

改善农村面貌。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自然村道路综合整治、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工程。加强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培植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致富产业,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四)切实打牢发展基础,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做优五大产业。立足资源优势,优化工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转变,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邓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一园三区科学布局认真实施第二轮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加快矿冶、机械装配、生物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建材五大重点优势特色工业发展,壮大蝶泉乳业公司、力帆骏马邓川拖拉机装配厂、乔后盐矿、洱宝实业公司、鑫宝石业公司、华龙钛业公司、灵云矿业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抓实工业项目。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启动全县太阳能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罗坪山、马鞍山风电场建设进度,年内实现一期工程并网发电,力争启动实施西罗坪山、黄草坡风电开发项目。抓好计划投资9 000万元的鑫宝石业生产线、投资3 500万元的大理品宏高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变性淀粉精加工、投资2 000万元的邓川泰昌实业公司农业产业链建设、投资1 600万元的邓川锦洋血清厂改扩建、投资600万元的大宏新型建材厂屋顶隔热板等重大工业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各级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形成大中小一齐上的工业发展格局,不断做大全县工业经济总量。

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节能减排、节能降耗为重点,充分运用环保、技术标准、产业和融资政策,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加快对现有企业的技术和生态化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狠抓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大节能灯、节能建筑材料推广力度,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以上

改善投资环境。树牢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对重点镇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做到超前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不代替、不包办、不干预,切实提高服务工业的水平。优化执法环境,加强执法监督,从严查处涉企三乱和项目建设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打造成本最低的政策环境、效率最高的行政环境、回报最快的市场环境、信誉最好的服务环境,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生态旅游产业

抓配套促升级。加快“中国温泉之乡”申报步伐,借助大丽高速公路建设的良好机遇,从服务、管理入手,加强邓川、右所下山口、牛街、三营片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湖景区、大理地热国、下山口度假区、海西海及茈碧湖景点景区建设,完善景区功能。以独特的自然田园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生态水乡、生态温泉、生态休闲、生态美食、生态美俗为内涵,项目策划包装为重点,招商引资为抓手,把洱源建成泽国仙境、水乡农家生态观光旅游区和高原水乡、养生天堂温泉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

优化旅游结构。发展各具特色、不同档次、有序竞争的休疗服务业集群,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科学合理布局全县旅游发展重点,积极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适时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大力发展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把旅游产业培植成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业和景区、景点从业人员管理,抓实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公平、开放、有序、诚信的旅游市场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力争全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64.1万人次以上。

(六)千方百计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扎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抓实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筹建县120急救中心,加强90个村卫生室和15个医疗卫生单位设备配置,争取启动实施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扩建项目,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作。规范药品统一配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进程,加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培训。抓好产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探索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和流动人口管理,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达标县创建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

繁荣文化事业。加大以凤羽历史文化名镇、德源古城、白族唢呐、白族歌舞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抓好镇乡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坝区广电有线网络和山区卫星直播全覆盖。

强人才兴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壮大各类人才队伍,改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先进适用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广普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9%以上。

统筹各项事业。继续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抓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社会保障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开展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社团、侨务工作,发展红十字、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加强外事、保密、档案、修志等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洱源

加强民主法制。依法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议和县政协的协商意见。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强化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扎实推进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县和法律六进活动,形成全县上下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强化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隐患排查整改,高度重视道路交通、消防、尾矿库、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杜绝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抓好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信访诉求渠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新闻信息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继续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打好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充分发挥镇乡、村、组的治保调解职能,妥善解决热难点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八)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和惠及广大群众的原则,重点办好以下九件实事:一是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完成8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二是实施好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解决7 000人、3 400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好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四是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8个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和100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任务;五是抓实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新建5个村30.7千米的农村公路;六是加快廉租房建设进度,完成2.5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七是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除D级危房28 895平方米,新建校舍32 130平方米;八是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坝区4 000户、山区5 500户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难问题;九是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年内新增就业1 000人以上。县人民政府将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时限要求,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加强自身建设,构建人民满意的效能政府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效能政府。

(一)增强学习实效。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目标和要求,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学习型班子、学习型队伍、学习型政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到农村、到企业、到生产一线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县情、乡情、村情的了解,真正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效能建设。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和完善制度为重点,认真解决影响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支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实现政府工作效益最大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会纪会风,坚持开短会、讲短话、说实话、求实效。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决不姑息,确保政令畅通。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倡导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切实解决文件多、会议多、接待多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保稳定等关键环节上。

(三)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执法监督、行政救济等行政行为,完善政府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安排和使用等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举报受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及时纠正不当行政行为,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促进行政机关公平公正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服务本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行抓工作落实和作风转变的各项制度,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坚持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做到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化解,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作风在一线转变,水平在一线检验,工作在一线评价,真正把工作能力体现在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中,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让人民实实在在得实惠。

各位代表,洱源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紧要关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形势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加快洱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中,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