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5日
  • 来源: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09年1月17在洱源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作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洱源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的工作回顾

2008年是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及工作支持下,县人民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县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抓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牢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实新农村建设这个重点,抓好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基础,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努力克服雨雪、洪涝等自然灾害,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经济增长再创新高。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2亿元,比2007年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16 846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10 408万元,同比增长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同比增长25.3%;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7 201万元和72 70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6%6%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认真实施第二轮工业发展倍增计划,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石材精深加工等9个重大经济发展项目进展顺利。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3.1亿元,2007年增长21.7 %;完成工业增加值5.52亿元,同比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8.3%;乡镇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33.4%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4.18万吨,比2007年增长2.4%;乳牛存栏70 381头,鲜奶产量150894吨,奶农收入2.86亿元,分别增长13%41%41%;种植大蒜5万亩,蒜农收入1.5亿元;核桃面积达27.78万亩,产量2 532吨,实现产值6 330万元;梅子面积达9.4万亩,产量11 100吨,实现产值1.08亿元,梅农收入2 553万元;种植烤烟33 100亩,收购烟叶10.05万担,烟农收入7 187.57万元,实现烟叶税1 511万元。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11.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配套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914.34万元,新购置农机具817台。投入资金50.8万元,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40户标准农家店建设。发放后备母牛补贴和母猪补贴527万元,能繁母猪保险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684元,同比增长12%,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认真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理地热国第三期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下山口度假村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000万元;总投资2.8亿元的西湖景区完成投资3 000万元。全县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县共引进项目4协议资金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启动实施。开展了西湖湿地恢复试验示范、海西海前置库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改造卫生厩79 211平方米,建堆粪池4 246平方米,推广生态旱厕300座、优质牧草3.2万亩。实施水改旱3 080亩,完成测土配方优化平衡施肥面积10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万亩,推广生态优质稻8.5万亩。完成20家宾馆、饭店、山庄等废水排放企业整治工作,建成洱源一中污水处理系统,右所下山口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开工建设。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万元GDP能耗下降5.5%。日处理25吨的右所军马场垃圾填埋场正式投入使用。加强农村垃圾收集管理,配备了310名垃圾收集员,实行定点收集、定时清运,组织洱海流域6镇乡清除垃圾大行动3次,清除垃圾1 082.5吨。加大主要入湖河流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配齐配强100名河道管理员,完成海尾河河道治理2.3公里苴河河堤加固1.5公里,入洱海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进一步改善,其中苴河水质有5个月达到类水质标准。实施森林管护面积82.1万亩,封山育林5.7万亩,完成人工造林6.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9%。全面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建成中温沼气站5座、沼气池600加大矿山治理整顿力度,制止私挖滥采砂石行为39起。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项目带动成效凸显。水利血防节水灌溉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西山团结及牛街龙门小型片区综合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工;三岔河水库完成投资3 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炼铁新庄小型基础设施片区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总投资5 200万元的平甸线洱源段改造工程、总投资2 739万元的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工程基本完工,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后山山体滑坡居民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县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县城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万元;总投资1 318万元的县城宁新路基本完工,投资100万元的腾飞路景观工程完工;海尾河美化绿化工程施工全面结束;县公安局、县检察院业务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县法院审判法庭建设进展顺利,县人武部业务楼完成地基处理,温泉小区、气象小区、腾飞南区建设加快,各镇乡集镇建设不断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千米,全县城镇化率达21.5%。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全年共投入7 175.6万元资金,全面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完成平甸线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建成起胜、腊坪等20条农村公路,洱炼线油路工程完成投资1 100万元。全县新增公路里程23千米,新修弹石路78.6千米、水泥路7.5千米、油路51千米、路基改造74.34千米。完成县城中心客运站、三营农村客运站建设,乔后、西山农村客运站正在建设中,全县交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群众出行条件日益改善。

能源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县电力公司上划改革工作,全年发电量14 525万度,供电量14 542万度,同比分别增长24%26.9%。总投资8 000多万元的潓安电站投产发电;总投资4 867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工;总投资2.7亿元的220千伏洱源变电站等工程进展顺利;总装机容200兆瓦的大唐集团罗坪山风力发电场项目完成科研工作。

(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科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13个,向上申报科技项目28个,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2.5%47.4%46.4%,比2007年分别提高了1.41.20.7个百分点。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共落实义保经费1 844.3万元;全县高考上线率达85.9%,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考6科平均分居全州第三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疾病防控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4037人,参合率达91.5%,共有47.5万人次从新农合中受益,减免补偿资金达1 692万元。血防疫情控制评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大力保护开发凤羽历史文化名镇、德源古城等历史文化遗迹,白洁夫人祠保护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县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切实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邓川、茈碧湖、牛街等镇乡的野外调查工作。年内,新建农民健身场所10个,组织文艺汇演50多场次、迎奥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8次。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免费放映电影1 100场次。第二轮县志编修工作进展顺利。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积极推进,中央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项目顺利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74.3%97.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参保人员达7 00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1 0443人,发放企业养老保险金1 939万元。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及五保供养标准政策,发放城乡保障金867.6万元、916.3万元;积极推行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共有350人次享受医疗救助。

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关系和谐稳固。巩固提高平安洱源创建成果,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扎实有效。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精心组织领导干部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积极开展网上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了一些热难点和信访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圆满实现奥运会期间信访维稳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突发应急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加强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监管。防震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县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78.3万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成立了洱源县白族学会。气象、档案、外事、侨务、老龄、老干、残疾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有了新发展,和谐洱源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9件实事进展顺利

8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村共完成投资3207.75万元,866”建设任务全面完成72个无业务用房村卫生室建设全部完成;新建2个镇乡文化站和18个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成廉租房3000平方米海之源住宅小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农村人畜饮水项目50件,受益人口10719人、大牲畜4 500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 151人,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308人,消除零就业家庭”160户;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 13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 081万元;投入资金713.48万元,新建校舍6 701平方米,排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4 260平方米;实施了110个自然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完成道路建设61 223.6、沟道18 908、挡墙3 037立方米。

(六)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

依法治县深入开展。扎实开展“五五普法”,“二五依法治县”顺利通过验收,“三五依法治县”启动实施。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3件。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年内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19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24件,办复率100%

四项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切实推进“四项制度”的贯彻实施,努力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企业、基层和人民群众。加大对重点单位、群众反映问题较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压缩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加强对各镇乡、政府各部门工作的督促检查,实行对重要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督办,启动问责,全年共问责10人次。

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各项廉政建设规定,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加大重大项目招投标的监督力度,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意识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较多的一年,是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驻军及武警部队、省州属驻洱源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洱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洱源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发展趋于缓慢,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外出务工和就业困难,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平衡难度大;二是全面贯彻三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三是洱海保护治理投入大、要求高、压力重,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四是部分干部发展机遇意识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实践的能力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方面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9年的工作建议

2009年,是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一年,也是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从总体上看,我县具有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具有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前进方向。二是国家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一大批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建设全州生态文明试点县目标的确立,将会进一步打响洱源生态品牌,提高洱源核心竞争力。四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全县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及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州委六届六次全会、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突出重点,抢抓机遇,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作思路是:高举旗帜,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把洱源经济搞上去,把洱海源头保护好,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

2009年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苴河保持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其中类水质达6个月以上;永安江、罗时江保持类水质达6个月以上;全县林木绿化率达58.2%以上。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抓好重点项目实施。重点实施好在建的三岔河水库、洱炼线油路及220千伏洱源变电站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投资1 170万元的18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总投资1 706万元的县人民医院及镇乡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万元的镇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建设、投资6 360万元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投资5 000万元的11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改造、投资1 140万元的无电村建设、投资1 000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廉租房和村委会活动场所建设等重点项目工程,积极配合省州实施好大丽高速公路建设,以重点项目的实施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切实抓好其他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储备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择优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扩大经济技术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和完善企业评议经济管理部门制度,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安商、亲商、富商、养商的投资创业环境。

加强财税管理。依法理财,严格预算管理,坚持厉行节约,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和非税收入管理。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导金融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和优势产业的投资支持力度。

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培育住房、信息、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拓展消费增长空间。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抓紧实施万村千乡市场万村流通工程建设,培育发展一批农村流通企业,认真组织家电下乡活动,继续做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补贴工作,开拓农村市场,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二)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洱海源头水质改善为目标,认真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新六大工程,着力推进洱海源头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屏障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增加投入,筑牢基础,改善生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步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各项工作。

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重点抓好主要集镇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乡村环保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湿地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及内源污染控制、县城污水及垃圾处理工程。启动实施上村水库湿地、消水河湿地、海西海水源保护、茈碧湖西岸湖滨带及外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工程,抓好县城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东西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罗时江永安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60个小型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右所镇集镇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右所下山口村落污水处理系统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污染监测系统建设,力争建成投资2 450万元的邓川镇污水处理厂和投资5 600万元的洱海流域垃圾处理中心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实施测土配方优化平衡施肥6万亩。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制止乱挖滥采砂石,实施好投资350万元的三营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积极争取将邓川、右所片区列入省级基本农田整理重点项目

(三)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力度,认真抓好洱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严格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流转市场。完成县乡农业技术体系改革,合理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好新一批8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牛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项目,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业化路子,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抓好70万亩泡核桃、40万亩华山松、10万头左右生态乳牛、20万亩梅子、10万亩优质稻基地建设。加强以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的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着力打造洱源绿色生态品牌。将大蒜种植面积压缩在5万亩以内,扩大蚕豆、大麦、包谷、烤烟、优质牧草等种植面积,抓好34 300亩烤烟的种植,完成烟叶收购10万担,力争烟农收入7 140万元,实现烟叶税1 580万元以上。

加快林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各项工作,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充分调动群众发展林产业的积极性,年内新发展核桃10.83万亩、梅子2万亩、华山松5.71万亩。加快松茸等野生食用菌林下非木质产业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实施好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省级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病虫害防治。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三岔河水库建设,力争完成投资4 000万元以上;争取实施投资1 200万元的三营集镇供水项目、投资1 800万元的三营烟水工程、投资540万元的上村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力争实施投资6 000万元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资1 000万元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及投资1 212.98万元的炼铁前甸、北邑、江旁、茄叶灌区渠道改造防渗及配套工程。

改革牲畜养殖方式。提升乳牛养殖水平,实行科学饲养,结合血防工作,杜绝放养,实行厩养。在乳牛集中养殖的镇乡和村组,配套建设机械挤奶站、太阳能中温沼气站,实现清洁养殖。加强全县生鲜乳收购管理和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鲜奶收购质量,保障奶农及消费者权益。力争年内推广乳牛示范养殖户5 000户,建成永联、腾龙等5座太阳能中温沼气站。坚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按照建好卫生厩和沼气池、配套种植优质牧草的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措施。加强气象预测预报,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控氮减磷目标,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积极推广优质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引导农民发展不施用化肥农药的莲藕、茨菰、金针菇、黑木耳等生态产业和规模化种植特色水果、绿化苗木,实现生态农业面积增长25%以上,着力建设全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县。

(四)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着力推进生态工业建设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完成一园三区建设可研报告和总体规划编制,力争年内通过各级评审。严格执行规划,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大力引进县内外资金、企业向园区聚集,充分发挥园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抓好列入全州重大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支持蝶泉乳业公司、力帆骏马邓川拖拉机装配厂、乔后盐矿、洱宝实业公司、邓川农特产品公司、华龙钛业、鑫宝石业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积极发展非公经济,采取大中小一齐上,不断做大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力争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分别达27.7亿元、6.6亿元以上。全面落实各级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积极支持洱宝实业有限公司建成投资5 780万元、年产低脂核桃乳2 550吨生产线项目,支持佳潓核桃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组建新生产线。大力发展风能等清洁能源,争取罗坪山、马鞍山风电场开工建设。以节能减排、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快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环保门槛,改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化工类企业及项目进入洱海流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以上。加快工业企业的生态化改造,在邓川片区建立工业污染集中控制治理区,转变分散的点源治理方式,实现集中控制、统一治理、中水回用,把邓川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加快以钛金属、铜矿、铁矿等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五)以旅游二次创业为依托,着力推进生态旅游服务业建设

深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把西湖、地热国、茈碧湖等建成旅游设施完善、品位高、特色突出的精品旅游景区,把洱源梅果、邓川牛奶、邓川乳扇、凤羽砚台等培育成全州、全省知名的名牌旅游产品。适时推出东湖—西湖、茈碧湖—海西海、凤羽历史文化名镇—罗坪山等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线路,逐步把旅游产业培植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力争实现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万人次以上、旅游社会总收入达3.85亿元以上。

合理布局发展重点。加强邓川、右所下山口、牛街、三营片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具特色、不同档次、有序竞争的休疗服务业集群,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合理开发以茈碧湖、海西海、东湖、西湖和梨园为代表的高原水乡生态旅游资源,实施好214国道至西湖景区1 600主通道、绿化带及餐饮、停车设施建设,积极开展西湖湿地公园申报工作,打造“泽国仙境、水乡农家生态观光旅游区;积极推进凤羽历史文化名镇和鸟吊山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协助企业实施好投资4 500万元的大理地热国宫廷饭店及投资7 537万元的下山口温泉度假区改扩建项目,提升大理地热国、下山口温泉小镇的档次和品位,打造高原水乡、地热王国温泉康体休闲度假基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层次和水平,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积极拓展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商贸、餐饮、公用事业、房地产、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扩大服务业规模,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业和景区、景点从业人员管理,抓实人才培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公平、开放、有序、诚信的旅游市场体系。整合资源,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努力开拓旅游资源市场。

(六)以城镇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推进生态县城建设。加强腾飞路两侧的美化、绿化,抓好海尾河、凤羽河、苴河的河堤绿化,积极组织大规模的绿化造林活动。重点抓好民族文化广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建设,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千米,全县城镇化率达23%,为把县城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生态集镇和生态村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集镇道路交通、农贸市场、供电供水、小型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居住建筑、公用建筑,实施集镇绿化工程,大力建设生态文明集镇。继续实施100个自然村以道路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建好入村干道和入户巷道,全面推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逐步实现生活污水定点排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和垃圾集中处理问题,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抓好公路沿线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5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七)以提高文明程度为目标,着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保护洱海洁净·绿化家园活动月开展为契机,积极开展党团员、各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等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及生态文明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公民生态意识教育体系,引导、培育农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文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凤羽历史文化名镇、德源古城、松鹤白族唢呐、西山白族歌舞等历史文化和遗迹保护开发,大力发展原生态文化。实施好投资1 300万元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启动实施3镇乡文化站和18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八)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继续推进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时兑现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工程,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先进适用技术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推广普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8%以上。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加强卫生计生等工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加大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防治工作力度,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快第二轮县志编修,切实加大档案工作“六项工程”、邮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加强政府引导,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调整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妥善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民工就业,继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和就业等问题。实施好投资400万元的洱源县茈碧湖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九)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平安洱源创建成果,争创省级平安先进县。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继续完善信访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的长效机制,畅通信访诉求渠道。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社团、侨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送法下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打好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抓好防震减灾和基层消防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充分发挥镇、村、组的治保调解职能,妥善解决热难点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扎实推进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县法律六进活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积极投身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不懈的努力,确保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增强学习创新能力

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目标和要求,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更新观念,敢于开拓创新,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转化为推动执行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能力,特别是转化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的能力。

(二)增强驾驭经济发展能力

加强对国家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准确理解中央和省州的决策部署,增强抢抓机遇意识,积极探索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取得实效。

(三)增强民主决策能力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前征求意见制度,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决策反馈机制、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立项调研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四)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完善政府工作机制,简化审批流程,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确保工作落实。加强与县人大、县政协的汇报和联系,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五)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让人民实实在在得实惠。认真落实“定领导、定班子、定目标、定经费、定考核、定奖惩”的“六定”抓落实制度,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深入实施“四项制度”,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履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不力的干部,将严格进行问责,严肃追究责任。

(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八条禁令”,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坚决查处私设小金库和公车私用等违规违纪行为,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努力建设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是实现洱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加快洱源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正视困难、迎接挑战,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再创辉煌,为早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