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0日
  • 来源:洱源县人民政府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县十五届人民政府的履新之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3·034·17”地震等自然灾害叠加的严峻形势,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务求实效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美丽幸福新洱源建设取得新成就。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3.3亿元,增长13.4%。工业总产值完成60.6亿元,增长25%;工业增加值完成14.4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完成3.62亿元,增长26.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7亿元,增长26.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7.78亿元,增长3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6元,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12元,增长1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4亿元、贷款余额31.7亿元,分别增长24.5%和17.4%。保险系统保费收入7245万元,增长2.23%。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2个,到位资金35.05亿元,增长39

(一)狠抓民房建设,灾后恢复重建快速推进

抢险救灾有力有效。3·03”“4·17”地震共造成全县5个镇乡68个村15.87万人受灾,房屋倒塌5052275间,受损27823163462间,各类经济损失7.11亿元。灾害发生后,县人民政府迅速组织各方力量深入灾区开展应急救援、排危除险、灾民安置、生产自救等抗震救灾工作,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7万人,及时安排救灾应急资金2930万元。全力抢通修复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做好群众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房重建进展顺利。科学制定修复加固、原址重建及异地重建方案,确定政策措施和补助标准,统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包村、部门包组、干部包户的包保责任制,全县376名包保干部与灾区群众一起奋战在一线,全力推进民房重建。震生砖厂年产6000万块页岩砖项目建成投产,年内已为灾区供砖1800多万块发放民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1.53亿元、贷款资金4544万元,11085户修复加固户提前10天于620全面完工,3383户重建户将如期完工,春节前可全部迁入新居。

重建项目稳步实施。规划投资8.85亿元的恢复重建八大工程110个项目到位资金4.1亿元,30条总长149公里的通村油路改造工程和前甸线等4条道路抢险保通工程及通信设施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北邑完小等12所重建学校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春季开学就能投入使用。松园水库、罗锅坪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黄花坪、大集、源安邑等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其它地震恢复重建项目有序推进。8·06”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涉及的道路交通、村容村貌整治、河道治理顺利完成。

(二)狠抓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百亿园区有效推进。投资14.8亿元的短途纯电动车产业化制造项目启动实施。焦石片区水厂、钛业路投入使用,炼城片区洱宝路、邓川片区双星路及南北主干道南延线建设快速推进,邓川水厂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邓川片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完成土地收储1000亩,建成2万平方米石材加工标准厂房。入园企业达54户,新增4户,年末从业人员4362人。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利润5.9亿元,上缴税金9600万元。

工业项目稳中有进。云弄峰酒业年产5000万块页岩砖、东兴工贸公司钛铁尾矿综合利用、大理黑尔思农牧科技公司年产12万吨饲料加工、磊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乔后盐矿年出40万方卤水接替井等项目建成投产。炼铁溪灯坪金矿开发项目稳步推进、大理矿业年产4.5万吨高钛渣项目积极推进。洱宝公司5000吨梅果产品精深加工、永达石材加工、鑫宝石业技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蝶泉乳业、锦洋血清2户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审认定。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广泛普及农村太阳能综合利用。引进和培育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广应用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万元GDP能 耗下降3%

(三)狠抓县城开发,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

县城开发步伐加快《洱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通过州级评审。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茈碧湖南岸景观大道、玉湖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实施绿化带提升改造工程,县城绿化覆盖面积达0.9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22%县城新区5条规划道路项目全面推进,兴源路改造项目春节前可投入使用金色家园、广场家园、皖源地产等居住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县城各路段1000多盏节能灯改造及主街道景观、大楼亮化工程。完成“农转城”6158人。全县城镇化率达32.01%

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右所中心集镇项目完成2个“中心村”、3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建成凤羽铁甲等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和西山杉树等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乔后大麦地等5个村扶贫开发建设工程顺利完工,乔后革命老区、炼铁整乡推进等项目进展顺利,西山耳母村扶贫开发项目启动建设。沼气池、节柴灶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稳步实施。“绿化乡村、点亮洱源、洁净家园”三大工程扎实开展,植树20283棵、安装路灯2061盏、清除垃圾及淤泥26万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粮食总产量21.2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种植烤烟5万亩,收购烟叶11.4万担,烟农收入1.71亿元。种植大蒜4万亩,蒜农纯收入2.68亿元。核桃种植面积达75.28万亩,核桃收入2.53亿元。乳牛存栏7.92万头,生猪存栏23.48万头,畜牧业总产值13.9亿元。洱宝梅果庄园和新希望蝶泉有机奶庄园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切实加强。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96410亩。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4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9亿元,增长25%

(四)狠抓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旅游基础不断夯实。投资20亿元的香港天森国际集团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1亿元的下山口普陀泉度假区温泉酒店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投资6000万元的大理地热国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技改。西湖景区和大理地热国片区创建4A国家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梨园省级旅游特色村寨项目通过评审。旅游集散、交通、咨询中介、引导标识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接待能力明显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切实加强,全年查处10起侵犯游客利益违法案件。开展旅游培训3期,共培训1000名旅游从业人员。新增16家特色客栈、农家乐,旅游企业发展到62家、从业人员2100人。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得到提升。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增长40%旅游社会总收入13.19亿元,增长42%

商贸物流发展壮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已逐步形成以梅果产品、乳制品、凤羽砚台为品牌的特色化商品产业。餐饮、住宿、商贸、流通、保险等服务业发展加快,连锁经营、超市、物流配送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完成2个镇乡农贸市场改造,“万村千乡”市场流通工程顺利推进。“家电下乡”全面结束,累计兑付补贴823万元。非公经济稳步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9%,非公企业发展到318户,个体工商户达5295户,从业人员13123人。

(五)狠抓保护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湿地建设卓有成效。茈碧湖“三退三还”工程以及茈碧湖湖滨带修复工程、草海湿地、邓北桥二期湿地、上村湿地、绿玉池湿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投资2.38亿元的恢复东湖湿地建设项目完成租地5256亩。邓北桥三期、永安、大树营湿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进展顺利。全县已建成湿地7108亩、在建及规划实施8784

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弥苴河环境综合整治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全面完工。洱海流域17座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建成5座。洱海流域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工程开工建设,建成4座垃圾中转站。海尾河“三江口”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快速推进。 投资1.13亿元年处理60万吨畜禽粪便的顺丰有机肥厂项目加快实施,投资1.2亿元的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生态屏障更加坚实。成立洱海流域保护局,招聘36名洱海流域生态环保专职员。严格落实河段长、一票否决等制度。依法整治砂石厂、矿山企业20家。实施天然林保护246.64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1万亩,义务植树44万株。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明显,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提升,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和生态苍山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全县林木绿化率达60.3%

(六)狠抓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田水利扎实推进。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展顺利,牛街太平、右所陈官等土地整治和牛街、三营6个移民项目全面完成。老马涧、新马、湾龙潭3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工。投资1.4亿元的凤羽河水库实现大坝截流。绿茵塘水库扩建工程启动实施。投资3962万元的乔后源安邑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完成大坝建设。人畜饮水、水利血防等工程扎实推进,建成爱心水窖1400件。

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大丽高速公路洱源段51.6公里按期完工。国道214线洱源县城至大理市上关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其中3.9公里的县城至巡检连接线段与大丽高速公路同步通车8.6公里的右所沙坝至大凤路口段开工建设炼西公路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2014年农村公路通村油路项目14220.7公里、国道214线洱源(巡检)至剑川(三河)段改造提升、洱源县城至炼铁二级公路改造、东西湖一级路连接线、邓凤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项目投资强劲增长投资14.8亿元装机容量14.85万千瓦的石蒲塘、恩兆山、清水朗山3个在建风电项目完成建设任务。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2013年保障性住房顺利开工。县公安消防大队整体搬迁项目投入使用,农行业务办公用房完成建设,县供电公司调度大楼加快实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亿元,增长30.07%

(七)狠抓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城乡教育加快发展。校安工程扎实推进,洱源一中学生食堂、洱源职中实作实训教学楼投入使用,三营初级中学完成整合,县城老城区南农贸市场交付玉湖中学使用,洱源一中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洱源职中创建省部级重点职业中学工作进展顺利。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定点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实施县校合作。兑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982.6万元、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268.9万元,33724名农村中小学学生享受国家免费营养餐。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兑现补偿金2296.5万元。

医疗卫生逐步改善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和县急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县医院、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仁爱、五洲2个民营医院投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96.86%78.29万人次从中受益,减免补偿医疗费8665万元。重大传染病防控得到加强。县城生猪定点屠宰场建成投入使用。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有效落实,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争创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文体广电全面加强县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海之源民族文化广场和邓川德源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建成腾龙、温水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及20个篮球场,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各类文艺演出、重大节庆文化、广场系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放映电影1080场次。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第一批通过州级验收,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99.6%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75%。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4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100。职工“五险”参保4.7万人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827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7万人次。建立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常态化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发放各类社会保障及救助金6387.9万元。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省级验收,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第二轮县志编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展顺利。邮政、侨务、保密、档案、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工商联、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八)狠抓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民主法制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69件、政协委员提案179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民主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县法院、县检察院开展工作,“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四五”依法治县顺利实施,政府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县城全覆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防控网络及公共应急救援体系日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逐步规范。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切实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年内共受理矛盾纠纷3648件,调解成功3551件;群众来信来访1715件,到期办结1646件。全县未发生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

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大力改进文风会风,会议规模和发文数量得到控制。“四群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工作重心切实下移。“问政洱源”

和“微观洱源”政务微博开通,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干部作风专项整治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洱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各族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小,实现经济合理增长、加快发展任务艰巨。二是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大项目包装储备不足,审批难、落地难、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自然灾害多发,民生重建任务繁重,社会热难点问题增多,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艰巨。四是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够,作风不实,敢于担当的劲头不足;深入一线,狠抓落实方面有待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意见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更是加快项目实施、完成灾后重建,狠抓工业突破、壮大经济总量,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品质档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州委七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发展思路,以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全面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

主要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水质改善,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高位推进生态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树牢“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洱源的美丽指数。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洱海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广控氮减磷补钾增素、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等科技措施,切实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抓好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实施好洱海源头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工程建设,完成5座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18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0座小型垃圾焚烧炉建设。抓好洱海流域截污控污建设工程,加大粗放型客栈、餐饮业综合整治,有效控制洱海流域点源面源污染。全面推进“森林洱源”建设,抓好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实施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和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一期工程。建成顺丰有机肥料厂3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实现年处理畜禽粪便5万吨。切实抓好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恢复项目和东湖万亩湿地建设。启动鹅墩湿地、大佛村梨园湿地建设,加快推进茈碧湖西岸生态长廊黄金海岸及湖滨带修复,继续实施凤羽河生态文明宣传走廊建设工程。加快县城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建设和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

着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流域镇乡主要河流水质常态化监测管理,严格落实河段长制和水质监测月报制,实行水质考核 “一票否决”,努力实现“两江一河”有4个月以上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其余月份不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目标。大力推广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行管理,确保已建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切实抓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垃圾中转站等环保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洱海源环境综合整治10万人大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突出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强力推进工业富县战略,加大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大力改善园区基础。坚持适度超前,梯度推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园区洱宝路、双星路、新希望路南延线、邓马路及邓川水厂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实施好邓川片区低丘缓坡1000亩土地的“五通一平”。完成园区土地收储1000亩。抓好“大理国家环保产业园邓川片区”创建工作。千方百计突破融资瓶颈,撬动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用于加快园区建设。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短途纯电动车产业化制造、大理矿业年产4.5万吨高钛渣、炼铁溪灯坪金矿开发、西南红饲料加工收储中心、大理士兴动物饲料加工和大理邓川钢结构公司钢结构生产等项目建设。积极支持蝶泉乳业、洱宝实业等传统骨干企业提质增效,继续做好永达石材加工、军民彩印柔性版印刷、东兴工贸钛铁尾矿综合利用和鑫宝石业技改扩建项目启动华能大龙潭风光互补并网发电、中国协合大佛山太阳能发电项目,做好华电南大坪和大麦旺2个光伏发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尽力抓好招商引资。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机制,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突出以商招商,超前策划、储备、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重点做好短途纯电动车产业化制造项目配套企业、山东西部矿业石材精深加工、中国食品集团与洱宝公司青蚕豆加工合作等项目的招商引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

(三)突出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培育抓特色”的思路,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培植,抓好优势农产品开发,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按照《洱源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具有洱源特色的高原生态农业产业,创建凤羽、右所万亩生态有机食品种植示范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建设13万亩油菜、蚕豆、大麦、马铃薯等主导作物高产示范样板,推进牛街大松坪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抓好洱宝梅果、新希望蝶泉有机奶庄园建设。完成烤烟种植4.6万亩,收购烟叶10.6万担。抓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机械化挤奶站建管,提高生态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做好草海子水库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凤羽河水库绿茵塘水库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五小水利”和水利血防项目,完成茈碧湖、大盆塘、洗马塘等水库除险加固和1400件爱心水窖、90件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抓好炼铁前甸等村土地整治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实施好右所凤藏涧、凤羽铁甲河泥石流治理和三营新龙移民新村项目。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点亮洱源、绿化乡村、洁净家园”和右所中心集镇工程建设,以牛街渔潭村、右所三枚村为重点,打造全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洱源样板”。做好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建设工程。抓好炼铁、西山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和黑潓江片区乔后镇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好牛街杨家等5个自然村扶贫开发工程建设,发放扶贫到户贷款4500万元以上,力争解决7800人的贫困问题推动“三权”抵押贷款,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严格落实种粮直补、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四)突出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旅游活县步伐

坚持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发展及生态环保、城镇建设相结合,强力提升全县旅游档次和水平,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加快优势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生态环保、城镇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打造茈碧湖温泉休疗、东湖万亩荷园、西湖泽国水乡、下山口普陀泉温泉庄园、凤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罗坪山森林生态、牛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及温泉民俗旅游小镇7大旅游景区。加大以凤羽砚台、石材工艺品、梅果产品、乳制品、生态蔬菜等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休息点检查和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旅游行业专项打非治违行动严格安全监管。加强宾馆、餐饮、饭店软硬件设施建设,完成主要交通沿线公共标识、标牌设置。依托政府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资讯服务体系,探索智慧旅游新途径。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力争年内接待海内外游客1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8亿元以上。

积极实施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日接待游客2700人次的县城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切实抓好总投资7000万元的大理地热国二期提升改造工程。着力推进香港天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五星级酒店和九气台宾馆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启动实施罴谷山旅游文化综合开发项目。全力做好西湖景区和大理地热国片区创建4A国家旅游景区工作

(五)突出城乡统筹,坚定不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照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和大理州“1+6”滇西中心城市群的战略部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城乡建设。

突出规划龙头地位。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洱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报批,并严格按规划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强化综合辐射带动。加快炼铁、西山、牛街集镇规划编制上报。认真执行村庄规划条例,严格村庄规划建设管理。

加快推进县城开发。全面完成金色家园等房地产开发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大县城土地收储力度,完成年度土地收储1000亩。加快推进县城滨河路至文碧路等5条规划道路工程,启动滨河东路景观大道建设,推进文碧路南段扩建提升工程,实施好占地200亩的县城南片区城市综合服务体建设项目。大力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完成县城至巡检3.9公里景观大道的绿化亮化,实施好县城“五路四河一湖”沿线绿色生态走廊项目,启动单位办公区和居民住宅区“两区”绿化美化工作,实现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35%以上。

抓实城镇建设管理。做好国道214线和大丽高速公路沿线镇乡土地收储工作,大力发展镇乡居住产业,加快推进邓川、右所等小城镇建设,全面完成“农转城”年度任务,努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有序推进城镇化。坚持建管并重,继续执行商铺等“门前三包”制度,加大对破坏公共设施、违法占道等影响市容市貌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广泛开展集镇和重点场所环境卫生和交通等专项整治,积极探索城镇管理长效机制

(六)突出项目实施,坚定不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强化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落实项目倒逼机制,切实抓好项目建设,舞好发展龙头。

加强重大项目争取。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策划、论证一批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发挥效益。强化项目争取,充分发挥“跑干要”精神,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联络,争取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州资金支持的盘子。力争年内谋划推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30个。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快推进国道214线洱源县城至大理市上关段一级路改造工程第67合同段建设,配合做好33.96公里的洱源(巡检)至剑川(三河)段改造提升工程。抓好西关公路至长邑线、纸厂公路、黄花坪公路等14220.7公里的2014年农村公路通村油路和32公里的邓凤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洱炼线二级公路改造、东西湖一级路连接线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实施好源安邑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启动洱源能迅天然气投资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中石油大理销售分公司腾飞加油加气站项目建设。

全面完成重建项目。加大对“3·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资金未到位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安排相关部门和专门人员,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协调,确保计划早下达、资金早到位、项目早开工。加快推进资金已到位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北邑完小等12所重建学校扫尾工作,确保春季开学前投入使用。强力推进平甸线洱源段等6个交通和松园水库等8个村级供水设施工程建设。切实加快2个卫生院、37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46个村篮球场、27个村老年活动室、17个村委会办公楼和1万亩华山松、1.5万亩核桃基地产业培育等项目进度。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抢抓时间节点,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资金监管,严把工程质量,确保年底全面完成恢复重建各项建设任务。

(七)突出民生保障,坚定不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成县城“242”教育工程规划编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好玉湖中学、九台完小、机关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和洱源三中等11所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完成洱源一中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及一级高中申报和洱源职中省级重点职中申报工作。建三营、乔后2所镇乡中心幼儿园,启动洱源县第一幼儿园和邓川德源完小项目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和右所、炼铁等基层卫生系统标准化建设项目。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扎实开展国家级优质服务县争创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社会保障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做好洱源名人博物馆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县体育馆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好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继续实施好直播卫星 “户户通”工程,抓好石龙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快施滉故居、马曜故居、马氏祠堂、县城文庙修缮工程建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开展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地方志编纂和档案管理,加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统筹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侨务、残疾人、慈善等社会事业。

(八)突出社会治理,坚定不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平安洱源建设。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法律服务工作,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政府。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推进 “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规划实施,积极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继续推进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类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宣传、监测预报和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政府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力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服务管理,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巩固和深化“创建无毒乡镇先进县”成果。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作用。畅通信访渠道,开通视频接访,完善网上信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开展“车让人”文明出行活动。培育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提升执行力、公信力、创新力、凝聚力,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着力加强学习创新。将学习创新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政府工作的有效手段来抓,正视自身在实现跨越发展中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更新观念,敢于开拓创新。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坚决摒弃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用创新的眼光谋划发展,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打牢全县跨越发展的基础。

(二)着力加强作风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切实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不良危害,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一步摸清情况、把准脉搏。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最大限度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着力加强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转变政府自身职能。充分发挥“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的作用,做好“问政洱源”、“微观洱源”官方微博的运行管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四)着力加强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政府廉政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廉政,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制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外出考察、车辆购置等经费开支,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紧盯目标、真抓实干,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