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洱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丁洪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洱源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洱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视察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千方百计稳增长,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3.3亿元,增长9.3%。工业总产值完成83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增长12.4%。农村经济总收入34.9亿元,增长12.13%。粮食总产20.02万吨,实现十二连增。收购烟叶10.11万担,烟农收入1.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85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0元,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增长12%。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2个,州外到位资金47亿元。 财税金融运行良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57亿元,增长7.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9亿元,增长7.8%;支出20.4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74亿元,增长15.5%。全年民生支出达14.87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5亿元、贷款余额46.9亿元,分别增长14.9%、17.8%,存贷比为72%。4家小贷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63亿元。保险系统保费收入8748万元,增长2.5%。 (二)产业培育步伐加快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创建3.1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生产绿色大米20297吨。完成马铃薯、油菜等10 片万亩粮油高产创建。洱宝生态梅果、蝶泉有机奶等6个现代农业庄园加快建设。流转农村土地3537亩,发放“三权三证”抵押贷款1亿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农特产品加工发展势头强劲,总投资5824万元的年处理5000吨黑蒜精加工和总投资1976万元的蒜黄生产加工项目快速推进。积极应用“彩云优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特产品,在线企业8家。 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全年实施18个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4.9亿元,大佛山并网光伏电站、蝶泉乳业信息化管理技改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短途纯电动车产业化制造、兴丰纸杯生产等10个项目快速推进。新希望路南延线等4条园区道路建成通车,双星路项目有序实施。认真落实“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共培育65户。实行“一企一策”帮扶对接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共为15家企业协调担保发展资金2.02亿元,黑尔思农牧科技和金盛农特产品两家企业完成升规,溪灯坪金矿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大理矿业矿区恢复生产。 生态旅游持续升温。香港天森五星级酒店和九气台宾馆改造提升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一河三湖”生态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组建县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县旅游发展。成立玉泉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办洱源旅游高校宣传活动,开通洱源旅游官方微信微博平台,洱源旅游知名度切实提高。新增30家特色客栈、农家乐,旅游企业发展到153家、从业人员2300人。加大旅游综合执法,处理旅游违法投诉9起。共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增长21%;旅游社会总收入23.79亿元,增长29%。 (三)生态建设高位推动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率先在全州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整合县环保局、流域保护局、湿地管理局、园林管理局职责,实行实体化运作。成立洱海流域综合执法大队和镇乡执法中队,配备环保执法车8辆。积极探索“两污”治理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营运模式,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实现托管运营。在全州创新实行奶牛集中托养新模式,发展300头以上奶牛集中托养和规模化养殖场3个。 截污治污有力推进。编制了《洱海流域生态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建成4座垃圾中转站、18个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生态屏障更加坚实。茈碧湖环湖湿地及湖滨带修复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一期)加快推进,鹅墩、大佛村梨园和邓北桥Ⅲ期湿地进入扫尾,大树营和永安湿地顺利完工。建设公益林2.8万亩,义务植树67万株。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面完成,苍山保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焦石矿产品加工区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凤藏涧、铁甲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成建设。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通过技术评估。 (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恢复重建全面完成。规划总投资7.2亿元的“3·03”“4·17”地震恢复重建八大工程114个项目全面完工,振兴村等6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及北邑完小等12所重建学校按期投入使用,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灾前水平。恢复重建工作得到省、州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重大项目快速实施。全县53个重大建设项目强力推进。总投资4.25亿元的凤华山风电场、总投资4.86亿元的大龙潭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站和总投资1.5亿元的能迅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实施。茈碧湖观音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县委党校迁建等项目扎实推进,交警大队业务用房主体工程完工。流域截污治污和恢复东湖湿地等PPP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规划项目102个。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增长20%。 综合交通建设加快。国道214线剑川(三河)至洱源(巡检)段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右所至上关段提升改造工程进入扫尾,巡检经下山口至中所段启动实施。邓凤公路、西关公路开工建设,上鹤高速公路洱源段征地拆迁进展顺利。完成厅县共建通村油路 农田水利不断夯实。凤羽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绿茵塘小(一)型水库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草海子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藏区农村安全饮水和茈碧湖水库震损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三岔河水库至大理海东直饮水工程洱源段完成输水管道铺设 (五)城乡建设统筹发展 脱贫攻坚全力推进。高位推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立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下设3个工作站,出台《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等12个政策文件,组建39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389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实行结对帮扶“ 县城建设不断加快。总投资9381万元的文碧路南段和纬二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青昌街、文康路等路面改造工程和南片区规划道路、 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建成洱母样板村、高罗溪高原特色生态示范村、南登民族特色村寨。右所团结等6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全面完成。邑尾等4个美丽乡村和旧同等7个省级规划示范村建设加快。大旺“空心村”整治试点完成规划编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2300户、特困户住新房200户,“点亮洱源”工程安装乡村路灯2496盏。实施乡村造林绿化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卫生均衡发展。总投资6652万元的洱源一中教学综合楼、洱源职中学生宿舍楼等项目投入使用。建成凤羽等10所公办幼儿园。聘请知名校长马琴为洱源一中校长。地方课程读本《家在洱源》编写完成。县第一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级示范园。县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快速推进,新建1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99.36%。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开展。血防2004—2015年中长期规划顺利通过国家终期考评验收。“奖优免补”等计生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组建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右所镇被命名为首批大理州食品安全工作示范镇。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凤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牛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完成总规编制。县文化传承中心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县城文庙大成殿修缮。马家祠堂修缮、石龙寺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和90个农村“小广场大喇叭”工程全面完工。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情系洱源”云之南民族团结艺术团慰问演出。“西山打歌”列入第四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4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2个。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4713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4万人。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健全,发放各类社会保障及救助金1128万元。全县公共厕所实行免费开放。统计调查、外事、侨务、残联、老龄、气象、县志、人防、国防动员等工作得到加强,工青妇、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改革工作不断深化。7个领域的44项改革要点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工作部门缩减至23个。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凤羽振兴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全面完成。“金税三期”工程成功上线。 “三证合一”“一照 民主法治深入开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5件、政协委员提案143件。积极支持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履职。“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规划全面完成。郑家庄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和“云岭楷模”荣誉称号,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的标杆。胜利村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完成省级和国家级依法治县先进县创建,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跃升至全省第9位,全州第1位。 行政能力不断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审计。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会议规模和发文数量得到控制。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完成测试,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启动,“六位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运行平稳。 2015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更新的起点,也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是2010年的2.1倍,年均递增12.6%。财政总收入是2010年的2.5倍,年均递增20.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0年的2.6倍,年均递增20.8%。工业总产值是2010年的2倍,年均递增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2.2倍,年均递增19.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2010年的3.1倍,年均递增25.3%。农村经济总收入是2010年的2.1倍,年均递增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3年的1.3倍,年均递增13.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0年的2.4倍,年均递增19.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0年的2倍,年均递增15.8 %。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2015年末,全县私营企业达596户、个体工商户达7283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25.7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8.2%,是2010年的2.1倍,年均递增12.55%,非公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1.7倍,年均递增6.8%;第二产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2.3倍,年均递增19.5%;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2.2倍,年均递增11.6%。三次产业比重由37:31:32调整为31:34:35,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二产,标志着全县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与服务业融合驱动的新时期,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过去五年是生态建设卓有成效的五年。5年来,投入6.26亿元,实施21个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建成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38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720个农户污水处理设施、 —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五年。5年来,先后完成三岔河水库、茈碧湖水库震损修复、土地整治等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十二五”末,全县共有各类水库14座,小库塘132座,总库容 1.69亿立方米,水库干支渠总长达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显著的五年。5年来,先后建成滨河大道等县城主次干道20多条,市政道路达 —过去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5年来,投入6.7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37个,加固和新建校舍20万平方米。“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洱源职中晋升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投入2.1亿元,实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73个。县医院、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仁爱、五洲2个民营医院投入使用。新农合累计受益418万人次,减免补偿医疗费用4亿元。建成9镇乡文化站,90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村级篮球场全覆盖。九气台真武阁等省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全面完成。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1%和99.6%。5年新增城镇就业818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89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637个。城乡低保人数3.46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39亿元。 —过去五年是民主法治切实加强的五年。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5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96件、政协委员提案775件。在全州率先推行“三警合一、一警多能”的警务模式。建成305个监控探头和51套视频抓拍卡口,实现重要街道、场所、路口全覆盖。建成9镇乡视频接访室。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平安洱源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应对“8·06”特大型山洪泥石流和“3·03” “4·17”地震等自然灾害。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各行各业劳动者和离退休老同志,驻洱源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官兵,以及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洱源建设发展的各方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二五”的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超前谋划和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持续增长,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必须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强化项目实施、群众参与和依法治理,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抓好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基础薄弱,发展速度仍需加快,发展质量仍需提升。二是全县农村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任务艰巨繁重。三是生态建设和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工作责任重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村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四是干部作风建设仍有差距,不敢担当、不敢干事、庸政懒政等“为官不为”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坚定不移开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对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扣中央对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大战略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和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两大成果,建设“全国知名温泉旅游休疗度假、全省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全省先进机械装备制造和绿色能源示范”三大基地,强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三个保障,谱写好中国梦的洱源新篇章,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二)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的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抓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在新常态下实现新跨越。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 (四)重点任务 全力推动五网设施建设。抓住省州加快推进“五大基础网络”建设机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建设路网,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五纵四横”公路网,形成快速连接周边县市和重要产业基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水网,配合实施好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推进水源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五小水利及农田灌溉渠系、县城和集镇供水及雨水管网建设。加快建设能源保障网,继续加大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开发力度,实施好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重点工程,大力培育天然气用气市场。加快建设互联网,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宽带乡村建设,实现移动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1.8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坚持“六个精准”,突出扶贫规划和脱贫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加大资金整合投入,通过基础完善、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加快实施片区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集镇功能提升、重点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六大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2016年全县脱贫摘帽,3个贫困镇乡、39个贫困村出列,2020年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目标,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加强洱海源头环境保护治理,建立“一网”落实“四治”新机制,持续抓好“三清洁”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采用PPP等模式,大力实施流域截污治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六大工程。切实加快湿地建设,积极探索“以湿养湿”的长效机制。全面完成《洱海流域生态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抓好退耕还林还湿,加强公益林、天然林、重点水源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抓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确保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三条入洱海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提升。 全力推动幸福洱源建设。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发展中医温泉保健。稳妥实施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充分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和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就业援助,加大创业支持。健全福利制度、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重视食品安全,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洱源和法治洱源建设。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的发展新路子,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具有洱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绿色、生态品牌,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一批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庄园,将洱源打造成全省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百亿工业园区为目标,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和带动能力,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全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植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矿冶建材、生物医药、乳制品等工业产业,把洱源建成全省先进机械装备制造和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围绕建设全国知名温泉休疗度假基地的目标,充分发挥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聚集优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景区创A工作,不断提升景点景区品质,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突出抓好以西湖为重点的“一河三湖”生态旅游小镇建设。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强化旅游服务和市场管理,促进旅游产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全力推动深化改革。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经济所有制、市场机制、资源价格等制度改革,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预算管理和公开制度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建好用好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券,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PPP等模式参与公共领域投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重大开放战略,搭建开放平台,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延长重点产业链,促进集群化发展。 三、2016年工作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实现脱贫摘帽和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以上。 实现今年目标任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帮扶助脱贫,实现脱贫攻坚新突破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围绕2016年脱贫摘帽目标,实施好“七个一批”工程,加大对4638户1871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力度,做到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和脱贫成效精准。投入资金3750万元,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做到贫困镇乡、村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全覆盖。建好、管好、用好45个易地搬迁村每村10万元的产业发展互助金项目。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学费,对无能力缴纳新农合的贫困群众采取民政代缴或社会捐资等方式解决。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投入资金3.04亿元,实施45个点1559户641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重点打造西山立坪阴值、乔后温坡塘上、牛街福和北村、三营石岩村4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提升改造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心完小,新建15个村级卫生室、10个村级活动场所。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发放信贷扶贫资金15亿元以上。 加快整乡整村推进。全面完成炼铁整乡推进,加快实施总投资5.1亿元的西山、牛街和乔后整乡推进项目。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好建设、新坪等4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实现85%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新建脱贫水窖2046口、人饮工程95件。投入资金8106万元,实施好43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二)抓治理提水质,开启生态文明新征程 切实抓好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水十条”,深入推进“三清洁”、“四治一网”等工作,全面封堵入洱海主要河道排污口。建成茈碧湖环湖及湖滨带、米汤沟、三南、跃进河、马爷河共2863亩湿地。加大畜禽粪便收集,力争年内收集处理畜禽粪便7万吨。推广应用秸秆还田腐熟技术10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完成削减化学需氧量250吨、氨氮20吨的年度减排任务。细化水质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开展“两江一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入洱海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着力实施项目建设。全力加快“十二五”规划项目扫尾,启动实施《洱海流域生态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确保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抓好30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连片省级试点项目和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扩改工程。启动弥苴河生态河道治理和永安江清洁小流域治理试点工程。完成观音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实施好4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 严格环境综合执法。严格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铁腕措施,始终保持对流域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持续打好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加强流域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切实将执法力量沉到一线。严格控制沿湖沿河宾馆、洗浴、餐饮等服务业发展,依法规范经营管理。深入开展侵占湖泊水域、湿地违法违规建筑的整治,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三)抓机遇打基础,开创五网建设新局面 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做好项目库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加强审批对接,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资金池,实行滚动使用。力争年内完成“十三五”规划三分之一以上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县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第二自来水厂、县看守所和拘留所、殡仪馆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建设。扎实做好专项建设基金、PPP、专项债券支持项目的储备和申报,重点包装推出一批洱海源头截污治污、村落污水收集处理、湿地恢复建设等PPP项目。 统筹推进五网建设。强化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大基础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国道214线巡检经下山口至中所段改造工程。配合做好上鹤高速公路洱源段建设。加快邓凤公路和西关公路建设,力争年内完工投入使用。做好牛沙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洱炼线修复工程及 着力建设宜居县城。以提高县城发展持续性和宜居性为目标,围绕2016年顺利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建成南片区 (四)抓产业创特色,加快农业农村新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施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战略,培育农业产业“小巨人”,推进“新希望有机奶”、“印象凤羽生态农业”等6大高原特色农业省级庄园申报创建工作,全面完成欣银蒜黄生产、益新硕庆小牛白肉及附属产品加工项目。积极支持蝶泉、洱宝等农特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培育4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启动惠农乳牛集中养殖二场建设项目。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完成凤羽河和绿茵塘小(一)型水库等水源工程,实施好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启动草海子水库建设。完成3.56万亩红大特色优质烟叶生产任务。抓好千亿斤增粮工程,新建高稳产农田1.25万亩。实施好海口、果胜等土地整治项目和白米、梅和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认真落实好农业保险、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统筹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 抓实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统筹规划,强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保存乡土味道,着力建设具有历史记忆、民俗特点、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推进郑家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保护好凤翔村等传统村落。加快旧同等7个省级规划示范村建设,实施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抓好大旺“空心村”整治试点工程。实施好总投资3750万元的“点亮洱源”工程。 (五)抓转型调结构,推动工业经济新跨越 强力推动转型升级。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支持好洱海生物肥业有限公司新三板上市和大理矿业扩大生产。完成总投资1925万元的年产2500吨传统风味蜜饯技改项目建设。培育“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100户、“小巨人”企业2户。继续实施“一企一策”,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协调,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鼓励支持小微企业规模化发展,年内实现2户企业升规,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百亿园区。紧紧抓住省州加快园区转型升级的机遇,编制好《邓川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推动邓川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总投资7800万元的园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双星路和 加快实施工业项目。严格执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领导挂钩重大项目、领导带班带办带批等制度。抓好短途纯电动车产业化制造及溪灯坪金矿开发、黑蒜精加工、小黄姜精加工、兴丰纸杯、邓川钢结构、电杆厂等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大龙潭风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凤华山、鸣鸡山、千马山风电场等项目。启动总投资2.5亿元的雀巢云南山泉深层矿泉水生产项目。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建立招商引资网络平台和企业名片库,重点抓好新能源项目招商工作。力争年内引进40个项目以上,州外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六)抓品牌树形象,打造旅游产业新亮点 精心打造旅游小镇。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抓好以西湖为重点的“一河三湖”生态旅游小镇开发建设要求,全力配合省城投集团做好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实施。统筹抓好凤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牛街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建设,保护好白族古民居传统院落和古街道。力争启动三营火焰山温泉度假村和下山口温泉小镇建设。 提升改善旅游设施。多渠道筹集资金,抓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香港天森五星级酒店和九气台宾馆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大理地热国 做大做活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县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加大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发以梅果产品、乳制品等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支持凤羽砚台厂扩大生产。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抓好“洱源旅游”官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鼓励支持旅游企业和经营者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整治,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18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6.7亿元以上。 (七)抓保障惠民生,促进社会事业新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抓实县城“242”教育发展规划。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完成洱源一中图书信息楼建设及校园环境提升改造,新建三营等5所中心幼儿园,加快实施宁湖二小和洱源职中、二中公租房项目,启动县城第二幼儿园建设。抓好洱源一中晋升省一级高完中工作。 加强卫生计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及1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启动右所、炼铁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完成县中医院温泉养老康复护理中心、县体检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母婴阻断业务用房、县血防站业务综合楼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普查等国家重大卫生项目。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持续提高民生保障。实施创业和就业扶持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79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完成投资902万元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抓好重特困人员分类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统筹推进各项事业。抓好郑家庄民族团结、依法治村经验推广。加快凤羽江登等5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和特色村寨建设。争创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完成县中心敬老院改扩建、县文化传承中心、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县委党校迁建项目。启动实施县体育馆建设。建成洱源机动车驾驶人考训中心。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做好拥军优属、退役士兵安置、国防动员、残联、老龄、地方志等工作,统筹抓好工青妇、人防、侨务、外事、红十字、慈善等社会事业。 (八)抓制度促落实,推进行政能力新提升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力争“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有更大进展。突出抓好工商登记制度、电力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快综合性信用试点县建设。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用水节水市场化机制。积极支持审计机关人财物省级直管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民主法治。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继续加强普法宣传和依法治县,深入推进法治洱源、法治政府建设,争创省级平安先进县。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社会热难点问题排查调处。着力抓好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跟踪反馈和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媒体,传递政务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认真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县实施办法,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整肃庸政懒政等不作为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新的发展蓝图已绘就,新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务实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