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5日在洱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洱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万 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洱源县推进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极为不易,也极为重要,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流域转型发展阵痛叠加的严峻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在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勇于担当、顶压奋进、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拼经济、破困局、开新篇,在克服重重困难中,收获了一份殊为不易、令人欣喜的成绩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从全州垫底实现逆势突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这一年,我们加压奋进、全力赶超,经济发展高开稳走
围绕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强化惠企政策落实、经济运行分析和要素服务保障,以发展实绩回应群众期盼。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9.1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位列全州第4位、B组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7.33亿元,同比增长8.3%;规上固定资产投资45.34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9亿元,同比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4亿元、支出24.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053元、16095元,同比分别增长3.6%、8.4%。完成五经普清查登记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4700户,个体户31851户。完成“个转企”1027户、升规升限18家。
这一年,我们牢记嘱托、铁腕治污,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三治一改善”治湖部署和9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有力有效,“山水项目”全面推进。PPP项目完成初验及发现问题交办,县城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6支流域专业维修服务队作用充分发挥,实现流域污水户收集全排查、排污许可全覆盖,收集处理污水910万方。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河长清河”、初雨防控、集中攻坚排查整治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基本完工,“三禁四推”成果持续巩固,收集处置畜禽粪污6.53万吨。生活垃圾市场化、无害化处置有序推进,处理生活垃圾3.4万吨。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保持稳定,弥苴河、新老永安江为Ⅱ类,罗时江为Ⅲ类,获2022年度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横向补偿1301万元、州级奖励200万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实施,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出动执法人员9200余人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3件,监管执法不断加强。各级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
生态修复系统推进。黑潓江洱源段治理工程(一期)争取到特别国债7810万元,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洱海流域湿地公园保护与提升改造、入洱海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项目加快实施,提升改造湿地7500亩。茈碧湖、海西海、西湖全面封湖禁渔,增殖放流鳙鱼、鲢鱼等37.5吨,“以鱼控藻(草)、以鱼净水”试验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效。“林长制”有力抓实,聘请782名护林员开展246.64万亩森林管护。完成乡村绿化示范项目800亩,开展“我为洱海源头保护栽棵树”活动90场次,植树4.89万棵。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首次监测到林麝、黑颈长尾雉、东方白鹳、云南裂腹鱼等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宣传进万家等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参与源头保护的氛围更加浓厚。
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上海蔬菜集团洱源海菜花种植基地、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海菜花产业生态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利用湿地库塘种植海菜、水果莲子、莲藕等经济作物2800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总投资3.2亿元的林业产业发展项目获省农发行2.4亿元贷款授信支持。依托西湖、茈碧湖等自然风景区和凤翔、梨园等特色村寨,“吃、住、玩”一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牛沙公路汽车咖啡、山神哨徒步旅行等生态休闲体验方兴未艾,海尾河夜市深受群众喜爱。茈碧湖入选全国15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洱源县弥苴河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名单,鸟吊山入选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大理十大户外运动消费场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优美环境更加深入人心,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这一年,我们立足定位、发挥优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特色农业扩点强链。粮食安全保障有力,种植粮食作物42.46万亩、油料作物1.16万亩,产量18.6万吨。种植绿色烤烟4.66万亩,实现烟农收入2.56亿元,增长9.31%。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百果园紫玉胡萝卜示范种植成效明显,花卉总产值达4亿元,辣椒、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万头奶牛示范牧场、云南洱源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加快扫尾,茈碧湖镇丰源村高辣度辣椒初加工厂建成投用。凤羽庄上梅果加工种植项目完成建设,乔后叶上花酒厂建成投用,“洱源梅子”纳入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上海交大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新认证“三品一标”13个,起胜等7个村申报为“一村一品”专业村。洱源县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优势工业多点突破。云南洱源产业园区管委会挂牌成立,机构人员配齐配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公鸡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中缅油气管道漾濞—洱源—剑川—兰坪支线工程、罗平山等4个风电场老旧风机改造升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黑潓江流域9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全省光伏资源“一张图”“一个库”,总投资120亿元的大理洱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成功签约。溪灯坪金矿采选项目(一期)、新能源船艇“智造”基地项目等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洱源威士忌生产及游客体验中心(一期)工业区完工投入试生产,良禾种业种子加工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文旅产业亮点纷呈。牛沙旅游公路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加快实施。退步堂二期、维也纳酒店等一批精品酒店民宿建成投运,凤羽草堂雅集、牛街籁之塘等酒店主体完工,水热联供中心、大理融源温泉酒店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大理西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理西湖、下山口温泉、茈碧湖梨园、松鹤梅林4个网红打卡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佛堂村入选2023年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和大理州“艺术家第二居所”,泰美时光被评为丙级民宿,地热国、普陀泉列为大理州职工疗休养基地并授牌。洱源县白族唢呐成功入选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洱源西山白族调”等3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美好生活季·泛舟洱海源”“世界小姐走进洱源自然非遗体验之旅”等特色文旅活动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33.5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8.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18%、100.45%。
这一年,我们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城乡发展协同推进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完成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鹤洱剑兰高速公路、洱源至凤羽三级路改造等路网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村组公路硬化5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8公里、危桥改造2座,建成绿美公路128公里、绿美码头1个。大理州森林航空护林场站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三岔河水源地保护工程完工投用,南塘子、草海子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土官村水库、洱海流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茈碧湖引水工程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中心开工建设,县城商业体系快递中心建成投用。建成5G基站128个,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4个。
县城功能日趋完善。腾飞路东段提升改造、施滉路南段和灵杰路建设等项目加快扫尾,经四路启动建设,天海路西延线工程、兴源路北段工程和安九巷工程前期加快推进。修复完善供水管网1500米,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快实施。完成棚户区改造18户,老旧小区改造18个、316户。碧桂园三期建成交房,温泉小院子等2个房地产项目加快推进。海尾河东堤、凤羽河生态步道加快铺设,茈碧湖沿岸幸福半岛、幸福码头及石坝堤提升改造启动实施,工人文化宫完成主体建设,海尾河生态廊道试验段开放使用。“梅故人”文化公园等11座“口袋公园”加快建设,宁新园建成投用。金色家园等8个单位正式命名为绿美社区,洱源县成功列入大理州2023年省级绿美城市推优名单。
乡村振兴全面提速。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精准锁定监测对象494户1722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351户1259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6926元,同比增长13.51%。发放小额信贷2160户、1亿元。农村饮水安全敲门入户排查整改提升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教育、健康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保持稳定。争取衔接资金9149万元、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资金3935.4万元,58个乡村振兴项目加快实施。北京花木公司(二期)、天秀农业坚果加工标准化厂房等东西部协作项目加快推进。上海交大乡村振兴洱源基地建成投用。洱源县守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典型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获省级奖补100万元,松鹤村获评“省级优秀村庄规划典型”。碧云村等3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完成建设,起凤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梨园村、江登村创建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一年,我们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社会事业更暖民心
健康洱源稳步推进。县医院提标扩能和医技综合楼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加快建设,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省、州级优质护理病区12个,邓川中心卫生院被命名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纵深推进,医共体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持续深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4万份,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女“两癌”及常见病筛查4.3万例,家庭医生签约8万人,脱贫人口签约率、履约率均达100%。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国家卫生乡镇州级技术评估,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城区通过省级验收,新“7个专项行动”和新周期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有效抓实。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新建健康步道9.5公里,“520健步走”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梅和幼儿园、乐善小学、乔后初级中学、牛街初级中学教学综合楼建成投用,高平中学二期工程等项目加速扫尾,洱源职中、宁湖三小等项目有序推进。乔后小学命名为施滉小学,西山初级中学表彰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56%,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精准帮扶力度不断强化,资助师生9.5万人次、5030.13万元。高考稳中有升,本科上线率57.89%,较去年提高7.75个百分点。中考再创佳绩,630分以上431人,较去年同档次增加156人。民办文艺、体育培训机构累计注册15家,公民素质全面发展有新支撑。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10件惠民实事高质高效办结。“5·2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县级总体验收,“9·13”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和西湖生态搬迁加快推进。城镇新增就业26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4万人。发放创业贷款212人、3971万元,精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922个。分配入住公共租赁住房175户,调整纳入保租房管理100套。“两保”参保率达95%以上,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59.54%。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7090万元。慰问洱海保护一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职工3350人、177.12万元。全县首个老年幸福食堂开业运营,医养康养结合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加快推进。李桂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诚信之星”“最美科技工作者”、红十字志愿服务典型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在央视《榜样8》节目播出,长篇报告文学《爱如长风》出版发行。退役军人、残疾人、人防、外事、侨务等工作持续加强,工会、科普、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地方志等事业全面发展。
这一年,我们坚守底线、强化管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基础更加巩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扛稳扛牢,完成2021-2022年度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6523亩,超额完成281.64亩。“9·13”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完工投用,乔后镇白水河、龙门涧等4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凤羽铁甲河、炼铁猪心涧等3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药剑行动”,立案查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117件。基层消防力量“一队一站”全面建成,高质量承办云南省2023年度森林草原火险高危区火灾应急处置联合实战演练,年内未发生森林火灾。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整治销号经营性自建房173栋,消除安全隐患425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
社会环境安定有序。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制度深入落实,信访“三率”巩固提升。平安洱源建设持续推进,“夏季行动”“雷霆行动”等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禁毒人民战争扎实推进,治安突出问题从严整治,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有力抓实。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洱源未成年人保护司法体验基地、金花姐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国防动员体系更加完善,“两兵”工作更有成效,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有力推进,部站融合建设全面达标。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扎实开展,洱源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被命名为第二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村规民约修订完成率100%,郑家庄村规民约入围省级优秀村规民约。江登村被列为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村。何国祥同志被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风险防范积极有效。一般性支出有力压缩,存量资金和资源资产有效盘活。“反诈”工作有力有效,破获电信诈骗案件69起,挽回群众损失18.24万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涉非涉稳排查深入开展,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千方百计筹措调度资金,纾解8家企业11个项目资金压力3185万元。政府债务“借、用、管、还”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政府债务化解稳妥推进,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全年未发生金融领域突发事件。
这一年,我们注重实效、提升能力,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年度缴纳税费等办结时限全面压缩,企业设立登记、职工参保等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综合服务窗口改革成效明显,44家部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1410个事项“一厅办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达100%。全国优秀县级车管所申报成功。开展“洱海源茶叙”11次、访企问需促发展活动420次,7支驻企服务队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103个。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持续擦亮,跑出了“11373”招商引资加速度,溪灯坪金矿采选项目(一期)等一批支撑性足、带动性强的项目实现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累计开展“一把手”招商27次,签订合作协议14个,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11.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20万美元,排名全州第1位。
改革活力充分释放。全县9大领域96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殡葬改革、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等一批重要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教育改革纵深推进,洱源一中、二中实现集团化合并办学。医保支付方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等医改工作持续深化,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初步实现。公安“环食药侦”改革落地见效,参照管理单位规范设置。“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乡镇一清单”推进乡镇赋权,云南洱源产业园区承接省、州、县赋权事项22项。《洱源县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法(试行)》等3个办法印发实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争议处理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健全。
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统计造假等11个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清廉大理”建设洱源实践十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山石屏现场教学点”“廉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德源公园”等廉洁文化示范点载体作用充分发挥。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73件、政协委员提案139件。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公开各类政务信息3万余条,“12345”热线、领导留言板等反映事项办理及时高效。发出“洱源喜报”41期,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不断深化。政府系统“寻标对标达标创标”促发展活动扎实开展,“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的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激发。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一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项进步、每一分收获,都浸透着大家的汗水、凝聚着大家的心血,都是全县各级干部群众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以及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各行各业劳动者和各族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洱源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及驻县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洱源发展的成效离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和全县各族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项指标没有达到年初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转型瓶颈亟待破解,经济总量偏小、基础薄弱、转型困难、增长速度趋缓,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发展动能转换较慢,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路径不宽、效率不高。二是源头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流域“三治一改善”等任务艰巨,汛期冲击性污染负荷入河问题尚未有效破解,项目建设、运维管护、人工措施保障困难,入洱海河流水质改善提升难度较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源培植难度大、税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乏力,债务负担异常沉重,保“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多,财政运行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巨大。四是干部作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部门和干部争先进位、跨越赶超意识不强,服务能力、工作标准、办事效率不高,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精神不足,少数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个别干部违纪违法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经济恢复并非一日之功,产业培育不能一蹴而就。客观分析问题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全县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正在加快形成,全县上下的拼搏奋进正在逐步积聚为发展优势。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五大政策”作出重大部署,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三大经济”,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州委、州政府提出以“八大攻坚战”推动经济发展突破突围,推动八个方面工作实现开新局见实效。这些都为我们更好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大局,全力以赴拼经济、破困局、开新篇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只要我们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一刻不停抓产业、抓园区、抓招商、抓市场、抓环境,就一定能够推动洱源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
二、2024年工作重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县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九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统领,以建设温泉康旅胜地、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增效能,奋力推进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产业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3%和1%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统筹实施七大行动,突出抓实22项重点工作。
(一)围绕生态改善,实施源头保护提升行动
稳步提升源头水质。聚焦“三治一改善”目标,深化实施9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力争完成洱海源头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8个“山水项目”,加快推进西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全力抓实县城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工程(二期)、洱海流域集镇及村落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工程(一期)、茈碧湖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源头保护治理重点项目建设,新建和改扩建13座污水处理站,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深化河(湖)长制,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监管维护,保障洱海流域河道、沟渠湿地、库塘、生态隔离带有效运行,进一步削减入湖污染负荷。
统筹抓好生态治理。扎实推进智慧生态环保(二期)项目建设,提升生态治理智慧化水平。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持续巩固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加快小营垃圾处理厂移库及生态恢复工程、镇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置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抓实右所生物颗粒厂项目建设,新建2座畜禽粪便收集站,收集处理秸秆1.5万吨、畜禽粪便6万吨以上。强化林草资源建设保护,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4平方公里以上。强化涉危涉重企业、产业园区、饮用水源地、排污企业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常态化开展洱海保护“开学第一课”等生态文明建设宣教活动。完善联合联动执法机制,严格抓好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全力抓实国家、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复核工作。
加快建设绿美洱源。高位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加快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重要河湖库塘湿地保护与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改造湿地5000亩以上。抓实2024年度乡村绿化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我为洱海源头保护栽棵树”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完成“绿美交通”建设50公里。完成茈碧湖幸福河湖项目建设,打造全国幸福河湖示范样板。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新能源船只5艘、汽车100辆以上。积极探索碳汇经济、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两山”转化的科学路径。
(二)围绕产业振兴,实施经济发展提速行动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深入把握省州宏观政策导向,加大债券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倾斜和库款支持。高质量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新增储备项目56个以上,完成前期工作35个以上,争取海尾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入盘实施。持续深化县领导挂包重大项目机制,优化招商引资流程,抓实用地、用林、环评、资金等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推动吉利铭泰赛车赛事等20个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土官村水库等125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以上。
培优做强绿色产业。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18万吨。百果园紫玉胡萝卜种植项目推广种植3000亩以上,大理益海红薯种植项目推广种植5万亩以上,推进烤烟、中药材、花卉、果蔬等传统优势农业绿色有机化种植,推广绿色防控100万亩次以上,实施统防统治70万亩次以上。启动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加快炼铁高辣度辣椒初加工项目建设,实现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万头奶牛示范牧场投产运营。做大做强做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全力推动乳业、梅子等全产业链发展。新认证“三品一标”、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以上,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以上。推动罗平山等4个风电场老旧风机改造升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大枫树、大楝屋、牛香登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风电、光伏、农光互补等绿色能源扩容增效、提质发展。
发展壮大园区经济。落实园区振兴三年行动,强化招大引强,壮大园区经济,推动产业聚集。紧紧依托洱源“一县一业”梅果产业,培育壮大洱宝、金普拉、叶上花等本土企业。加快推进公鸡山基础设施建设,抓实溪灯坪金矿采选项目(二期)前期,实现云南洱源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园等4个园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围绕食品与消费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矿冶等产业做好招商引资,积极谋划和布局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引进加工能力强、辐射带动广、集群效应大的“链主”企业入园发展。抓实时骏公司总部回迁洱源工作,推动大理益海淀粉加工厂等更多项目落地园区。落实惠企扶企政策,新增5家以上市场主体,实现3家以上企业升规,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
全力塑造康旅品牌。加快凤羽文墨古镇、水热联供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谋划好云南大理风华国际康养小镇和洱源县国际艺术康旅度假村2个5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推动宏福奥西谷农文旅康养、大理火焰山温泉康旅度假区等项目落地实施,抓实籁之塘温泉度假酒店(二期)等项目前期,力争融源温泉大酒店建成投运。突出文旅大健康医养,大力发展“温泉+”城市综合体和职工疗休养事业,积极培育国际一流品质的温泉产业,打响洱源温泉“金字招牌”。以茈碧湖、凤羽、牛街、右所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持续推广“跟着霞客游洱源”等精品旅游路线,积极策划各类主题活动,提升洱源康旅品牌知名度,实现接待旅游者和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
(三)围绕融合发展,实施城乡品质提档行动
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加快鹤洱剑兰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硬化工程77公里、安防工程34公里、危桥改造6座。完成草海子水库、南塘子水库扩建工程建设,加快洱海流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土官村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1.44万户农村人饮户表安装。扎实推进城乡1.45万户智能电网改造,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布局。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新建5G基站100座以上。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抓实洱源县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生鲜果蔬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申报,新增快递物流网点20个以上。
聚力打造宜居县城。加快推进天海路西延线、兴源路北段、安九巷等市政道路建设。完善县城配套管网、排水防涝设施。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6户,启动124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加快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完成工人文化宫建设。实现温泉小院子项目竣工交房,鼓励引导房地产企业发展旅游、养老、文化、健康生活项目,实现多元化发展。大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争创3个绿美示范社区。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部门联系协调机制,加强城市综合执法,逐步健全智慧水务、智慧泊位、智慧公共租赁住房等智慧服务体系,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
全面建设和美乡村。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多措并举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抓好总投资1.5亿元的32个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两湖一河”乡村振兴示范园、白族乡愁旅游示范带花香茈碧文旅融合发展建设项目。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扎实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增效、农业增收、群众致富。抓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充分挖掘绿色生态和文化旅游等资源禀赋,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抓实文化馆、文化站等场所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
(四)围绕改革创新,实施发展环境提质行动
以深化改革增动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实2024年重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证照分离”改革,加速推进各部门资源整合,提升系统智能程度和群众网办便捷度。深化全县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统计改革,稳步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持续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改革。
抓营商环境聚合力。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常态化开展“洱海源茶叙”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企业精准帮扶力度,充分发挥驻企服务队作用,推动一线助企纾困。针对涉企事项“减流程、压时间、降成本、优服务”,建立跟踪服务和代办制度,提升涉企服务精细化水平。健全招商落地统筹协调机制,落实落细招商引资“保姆式”“一站式”服务。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清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隐形壁垒,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加大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个转企、企升规”。
促市场繁荣添活力。抓实稳经济促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市场经营主体培育,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改善创新消费场景,依托火把节、渔潭会等节庆活动,做热节日消费氛围,推动发展美食、地摊、夜市等经济,提振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旅游市场等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不断完善县域商贸体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省州发展大局,扶持引导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1000万元以上。积极发展壮大电子商务,推动电商物流协同发展,力争电商交易额增长15%以上。
(五)围绕群众福祉,实施民生改善提标行动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深化健康洱源建设,扎实抓好新“7个专项行动”和新周期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力争县医院提标扩能(二期A区)、医技综合楼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成投用。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补齐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短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疗机构运行管理、绩效薪酬等机制。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积极申报腾飞体育公园等项目,完善沿河环湖、广场公园等区域体育设施,积极开展“健步走”等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强化项目资源补缺提升,确保县第三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60个,完成旧州中心完小、新州中心完小、温水初级中学、高平中学、县职中教学实训楼等新建和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宁湖三小、凤羽一中项目建设。精准落实控辍保学和教育帮扶机制,推动教育资源提质扩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一中二中集团化合作办学水平,持续提升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优化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服务,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规范民办教育办学。加快教育数字化建设,提升学校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办好10件惠民实事。加快“9·13”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确保391户避险搬迁民房汛期前完工入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扶持创业担保贷款50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200个。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两保”参保率不低于95%。大力发展品质养老、品质托育,加快洱源县医疗养老建设项目和洱海源托育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玉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推进乡镇公益性公墓投入使用。加强国防动员、地方志、地震、气象、人防、外事等工作,统筹推进工青妇、科普、红十字、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围绕安全稳定,实施治理能力提效行动
持续优化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综合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群体职能作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一站式”调处机制,力争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突出问题攻坚,巩固提升信访“三率”。持续抓好“八五”普法,常态化推进普法强基专项行动,抓实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重点任务落实。聚焦“两中心”建设补齐短板弱项,常态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加强军地统筹协调,推动双拥模范县城创建,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升“两兵”工作质效。全面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推进“苍洱利剑”“净网”“昆仑”“清风”等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不断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坚决扛牢政治安全责任,统筹推进反颠覆、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紧盯民族宗教、综治维稳、意识形态等重点领域,确保全县持续安全稳定。加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保护和校园安全管理,做好青少年防溺水、防霸凌、防犯罪等工作。全面强化公共安全治理,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着力降警情、控发案、防事故,持续提升社会治安水平,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安全感。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落实,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超前防范各种风险,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继续深化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救援、防汛抗旱、地震和地质灾害应对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机制,强化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等建设,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规范政府债务举借和融资行为,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落实债务清偿主体责任,做好财政暂付款存量消化,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有效促进资源资产转化。持续强化涉非涉稳风险排查处置,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七)围绕政府建设,实施作风效能提振行动
履好为民造福之责。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扎实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将各种“好点子”转化为洱源发展的“金钥匙”。坚持过紧日子,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和“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保民生、促发展上。树牢正确政绩观,努力把关系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的事情办实办好,不断提升洱源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扬担当实干之风。持续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巩固主题教育“11个专项整治”成果,持续精文简会,为基层松绑减负。坚持以实干看作风、凭实绩论英雄,充分运用政务督查、行政问责等方式,大力整治“慵懒慢、推脱滑”等作风顽疾。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全面推行“三法三化”,深入项目现场、基层一线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困难、推动工作。扎实推进政府系统争先创优,努力让政府工作争先进位、出新出彩。
恪守清正廉洁之本。加强政府系统政治建设,全面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汲取陈坚、李金灿、李培钧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持续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三不腐”,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抓好巡视巡察、环保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抓实抓细警示教育,持续开展“清廉大理”建设洱源实践。强化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风险防控,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