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全称:洱源县工商业联合会
单位地址:洱源县行政中心县委办公大楼一楼
联系电话及传真:5127153
单位简介:
洱源县工商业联合会、洱源县商会成立于1995年,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和县委“三定”方案批复履行工作职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县工商联机关人员编制4名(行政编制3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其中: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不含兼职)。工商联现实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保留(享受)正科待遇干部3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1人、工勤人员1人。8人全部是中共党员,设有县工商联党支部。
职能职责
(一)参与洱源县地方国家事务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参政议政。
(二)引导工商联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加洱源县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三)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有关政策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即进入人大、政协和州县工商联的推荐工作。
(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贯彻省、州、县党委和政府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五)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会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守法”教育,引导会员树立社会主义公私观、信用观、义利观和法制观,提高会员素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六)加强与工商联会员的联系,代表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县委和县政府反映会员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七)引导会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
(八)抓好工商联的组织建设,发展壮大会员队伍,组建工商联乡镇商会和行业商会,建立健全工商联的组织网络,做好会员统计工作,指导乡镇商会依照章程的规定开展工作。
(九)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研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配合和协同县级有关部门,推动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建立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促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十)为会员提供信息和科技、管理、法律、会计、审计、融资、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为会员调解经济纠纷。
(十一)开展工商专业培训,帮助会员改进经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照章纳税,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组织会员举办和参加各种展销会、交易会,帮助会员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十二)加强与各地工商社团及工商经济界人士的联系,增进友谊,促进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的发展,协助会员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十三)承办县委、县政府安排交办的其他工作,以及有关部门委托的事项。
内设机构
只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内部分工专人负责。办公室职责: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系和综合协调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负责文秘、保密、机要、档案、接待、财务、纪检、安全保卫、车辆、会务组织工作,管理机关事务,做好后勤和其它工作,负责印鉴的保管和正确使用;负责单位有关人员人事、考勤、工资及福利待遇管理工作和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协助支部做好单位的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助会领导抓好机关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助做好工商联参政议政、调查研究、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工作、会员与组织工作、经济服务工作、扶贫与光彩事业工作。
单位全称:洱源县工商业联合会
单位地址:洱源县行政中心县委办公大楼一楼
联系电话及传真:5127153
单位简介:
洱源县工商业联合会、洱源县商会成立于1995年,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和县委“三定”方案批复履行工作职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县工商联机关人员编制4名(行政编制3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其中: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不含兼职)。工商联现实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保留(享受)正科待遇干部3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1人、工勤人员1人。8人全部是中共党员,设有县工商联党支部。
职能职责
(一)参与洱源县地方国家事务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参政议政。
(二)引导工商联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加洱源县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三)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有关政策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即进入人大、政协和州县工商联的推荐工作。
(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贯彻省、州、县党委和政府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五)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会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守法”教育,引导会员树立社会主义公私观、信用观、义利观和法制观,提高会员素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六)加强与工商联会员的联系,代表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县委和县政府反映会员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七)引导会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
(八)抓好工商联的组织建设,发展壮大会员队伍,组建工商联乡镇商会和行业商会,建立健全工商联的组织网络,做好会员统计工作,指导乡镇商会依照章程的规定开展工作。
(九)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研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配合和协同县级有关部门,推动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建立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促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十)为会员提供信息和科技、管理、法律、会计、审计、融资、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为会员调解经济纠纷。
(十一)开展工商专业培训,帮助会员改进经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照章纳税,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组织会员举办和参加各种展销会、交易会,帮助会员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十二)加强与各地工商社团及工商经济界人士的联系,增进友谊,促进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的发展,协助会员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十三)承办县委、县政府安排交办的其他工作,以及有关部门委托的事项。
内设机构
只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内部分工专人负责。办公室职责: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系和综合协调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负责文秘、保密、机要、档案、接待、财务、纪检、安全保卫、车辆、会务组织工作,管理机关事务,做好后勤和其它工作,负责印鉴的保管和正确使用;负责单位有关人员人事、考勤、工资及福利待遇管理工作和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协助支部做好单位的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助会领导抓好机关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助做好工商联参政议政、调查研究、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工作、会员与组织工作、经济服务工作、扶贫与光彩事业工作。
责任编辑: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