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洱源资讯 / 洱源要闻

洱源县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之路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6日
  •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洱源县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始终是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根本目的。洱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置于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重要讲话及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省民族工作会议相关要求,不断探索适合县情的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之路。

突出民族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洱源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紧扣2017年脱贫摘帽和2020年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按照“八项思路,七大工程,八个加强”的总体思路,以“人在、心在、实在”“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扎实作风,用心用情用力抓实“七大工程”,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抓产业发展“换穷业”。采取“传统农业增收、互助社带动、“农户自愿、合作经营、农户受益”、互联网 农户、劳务输出”5种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二是抓稳固住房“挪穷窝”。为实现贫困群众有稳固住房的目标,按照“保基本、突重点、分年度、促入住”的要求,2016年以来我县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县级筹措资金稳固住房建设、政府兜底建新房、住房困难单项帮扶、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6种模式实施稳固住房建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三是抓基础设施“破瓶颈”。全面推进行政村水、电、路、通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牢贫困地区发展基础。

四是抓教育扶贫“谋长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文件精神,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不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杜绝了因贫失学、因贫辍学的情况,隔断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五是抓金融支持“扶万家”。加大贷款投入力度,优化服务措施。2016年以来,全县已发放金融扶持贷款8.878亿元,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及政府兜底建新房贷款、小额到户贷款和扶贫再贷款等,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六是抓生态补偿“拓渠道”。兑付草原生态保护、牧草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补助,发放太阳能热水器,改造节柴灶。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成生态湿地,为群众增加租金收入。同时,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吸纳天保员、护林员、河道协管员、垃圾收集保洁员、人社金融协办员等,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实现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受益。

七是抓社保兜底“斩穷根”。抓实“健康教育扶贫行动”,实现医疗保障“四床被子”全覆盖。实现医疗保险参合全覆盖。采取由县财政资金全额补助的办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合资金。实现符合条件参加新农保的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财产人身组合保险全覆盖。由“挂包帮”干部捐款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财产人身组合保险。

提出要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位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增收、减贫、摘帽、小康”四个主要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方面,以当前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突破,以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素质为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并在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保护和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按照“渠道不变、统一安排、共建精品、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统筹协调项目资源和人员力量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创新民族工作模式。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县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探索出了在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在古村落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在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旅游区位优势的地区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的“三种民族工作创建模式”。

抓民族团结示范带动。郑家庄是洱源县三营镇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村庄。全村125户、525人,共有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多年来,郑家庄通过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将民族团结的创建过程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之间的共帮、共学、共识的氛围让郑家庄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在全村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郑家庄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收获了诸多殊荣。1986年1月,被中共洱源县委、洱源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5年12月,被中共洱源县委、洱源县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1年4月,被洱源县政府表彰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1年6月被中共大理州委表彰为大理州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郑家庄为洱源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加快民族地区项目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整村推进的模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深入推进“样板村”“强帮扶村”“586”工程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西湖南登村民族特色村寨、茈碧湖镇梨园村白族特色旅游村寨等项目建设,为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15年,全县共投入资金7814万元,创建了1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个民族特色村寨,1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6个样板村,15个强帮扶村。

加强民族工作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就是搞好民族团结。一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农村普遍推广民族团结公约,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和谐寺院建设,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使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营造“民族团结人人做,民族团结大家亲”的浓厚氛围。通过送法下乡、发放宣传资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宗教场所醒目地方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使“七进”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二是组建民族文艺队,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节日(开斋节、火把节、二月十五、八月十五)的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大力宣传普及民族法律法规,爱国主义、反邪教宣传工作,增强民族地区的法治意识

民族工作关乎改革发展大局,关乎边疆繁荣稳定。洱源县将进一步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更加珍惜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团结各民族同胞一道为富民强县、实现全面小康不懈奋斗,凝心聚力谱写好中国梦洱源篇章。(李蓉蓉)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