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洱源资讯 / 洱源要闻

洱源:民族团结花开别样红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8日
  • 来源:大理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特约记者 施新弟

洱源县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总人口29.87万人,境内共有26个民族成分,有8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9%。多年来,洱源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千方百计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真情实意促团结,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洱海源头的热土上芬芳满溢。

这里是团结之花盛开的胜地

郑家庄是三营镇的一个自然村,全村有125525人,居住着汉、藏、白、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7个民族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白族大嫂出去买菜,出门时总是问一下藏族阿妈需不需要捎点什么;彝族老爹湿地公园喝茶闲谈,帮着看管学步车里的纳西族小孩……”该村坚持“1+2+7”民主议事会制度,形成了“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等一系列制度,切实维护各民族群众的利益。近年来,郑家庄先后荣获“云岭楷模”“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郑家庄的探索实践,为洱源县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三枚、团结、碧云……一个个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犹如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开遍洱源山川。多年来,白、汉、藏、回……26个民族共同耕耘着这片土地,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奏响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凯歌。

如今,洱源县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族儿女铆足干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美丽幸福新洱源辉煌篇章。截至201812月底,3个贫困镇乡和30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退出,累计脱贫退出669627733人,未脱贫人口为817211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3%

这里是民族一家亲的大家庭

每天,各村各寨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成为最热闹的地方……在露天舞台上,老中青歌者、舞者山歌互答,台上台下同台献艺,你来我往,不仅抒发情感、传承文化,还催开了各族同胞的友谊之花……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洱源县城乡村组,随处可见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道德讲堂、自强诚信感恩、义务巡逻、人民调解等纷纷开展起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意识早已在各族群众心里生了根……在这里,白族的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等都过得别有味道……全县组建民族文艺队1100余支,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形式多样。

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专项投入,继续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继续做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砚台、乳扇、小白糖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改善民族地区贫困现状,重点做好美丽乡村、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2.17亿元,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9元。

这里是一块民族融合的热土

2013年以来,该县共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了牛街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乔后南江登、源安邑、河西、新坪住罗坪,炼铁新建、芹菜塘梅茨坪等1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茈碧湖运亨、丰源小南极,右所西湖南登等7个民族特色村寨,茈碧湖梨园1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同时统筹推进民族村寨示范点项目建设。

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民风淳朴、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风文明的社会风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大抢救、保护、挖掘、开发民族文化力度,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乡村旅游业。重点抓好凤羽、牛街2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规划、开发、建设。支持开展邓川白洁夫人节、渔潭会、火把节等民族民间节庆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如今各村村寨寨,社会风貌有了良好改观,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群众生活品位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