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洱源资讯 / 洱源要闻

洱海源头,海菜拓宽致富路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5日
  • 来源:大理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洱海眼睛亮晶晶,海菜花开一片片……”近年来,通过农业绿色转型,海菜成为洱海源头洱源县农户的生态菜、致富菜。但因贮藏保鲜技术缺乏,海菜省外市场份额占比少,被称为带不走的“鲜”。727日,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校地工作会议传来喜讯,洱源海菜贮藏保鲜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成功将海菜贮藏保鲜稳定期限提升至12天。

上海交通大学自2013年定点帮扶洱源县以来,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教育等优势,全力整合优势资源、集结派遣精锐力量,全方位开展精准帮扶,为洱源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通过小小的海菜讲述跨越山海的故事。

82日,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村民段红杏家15.8亩海菜种植基地里,6名工人蹚着齐胸的水采收海菜。水面上,一朵朵洁白的海菜花随波荡漾,美不胜收。

“以前我们用鱼塘养鱼,后来改种海菜,到现在已经种了20多年。”段红杏告诉记者,她家和村里另外4户海菜种植户成立了洱源红杏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共种植海菜200多亩,每天可采收海菜200多公斤。

近年来,洱源县深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拓展绿色农业发展新空间,培育了一批绿色生态产业,海菜种植就是其中之一。

“海菜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但容易种植、投资小,且一年四季都可采收。”据洱源县三江源水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克胜介绍,2019年他与37户社员成立了三江源水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208亩海菜种植基地,每亩年产近2吨,年收入近130万元。与此同时,发展海菜种植让当地群众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合作社海菜种植基地每年用工量近5000人次,工资支出近60万元。目前,松曲村共种植海菜1500多亩,年产值达1800多万元。

据了解,右所镇近年来积极探索“以湿养湿”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海菜规模化种植,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海菜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菜”。

“我们从洱源把海菜空运到上海,厨师把它做成了凉拌海菜、海菜炒鸡蛋、海菜熘鱼片,非常受欢迎。”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联络处副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金贤告诉记者,在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7周年校庆的餐桌上,几道用洱源海菜制作的佳肴惊艳四座。“之所以在校庆推出洱源海菜,一是想让学校师生尝尝来自洱源的美味,二是想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推介洱源海菜。”黄金贤于20218月被上海交通大学委派到洱源县挂职任副县长,对洱源有着浓浓的家乡情结。

海菜保鲜期短,销往省外都是通过冷链空运。杨克胜告诉记者,近年来海菜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众多外地商家和消费者,价格也水涨船高,每市斤能卖到10多元。三江源水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与成都一商家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外,还有一部分海菜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但海菜娇嫩,不易保存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海菜的市场拓展。

727日,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校地工作会议传来喜讯,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洱源海菜贮藏保鲜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海菜贮藏保鲜稳定期限成功提升至12天。这意味着今后可以通过陆运往省外销售海菜了,成本大大降低,市场前景更加广阔。杨克胜开心地说。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