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洱源 / 文化旅游 / 民族风情

洱源的宗教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4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洱源是多民族聚居县,民族成分多达20余个,其中世居民族有白、汉、彝、回、傈僳、纳西、藏、傣等8个。多民族聚居决定了洱源县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主崇拜在洱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原始宗教是宗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形态。境内各民族的先民都曾经历过原始宗教信仰的漫长时期。时至今日,境内或多或少地还遗留有万物有灵、动植物崇拜、天体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态,旧时原始宗教的各种信仰和崇拜活动,还保留有一些痕迹。

(二)本主崇拜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白族特有的一种群众性的宗教信仰。早在唐代前期,洱海区域就出现了“本主神”的名号,后经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倡导,至明代已经非常普遍并形成体系。境内白族聚居的村庄多数都建有本主庙,庙里供奉本主神作为村社的护佑神。立为本主神的有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人物,有保卫家乡的部落首领,有为民除害的英雄,有根治水患的“天神”、“龙王”及工匠,有秉公正直的清官,有造福民众的平民百姓,有尽心赡养父母的孝子,还有猴子、石头等。据不完全统计,境内有近百个本主庙,本主信仰有着广泛的信仰群。

(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道教自东汉传入大理地区后,唐代得到发展,宋元两代受到冲击,与巫相互吸收融合,道、巫处于胶着状态,明末清初再度兴起。在洱源,道教建筑有真武阁、魁星阁、玉皇阁、文昌宫、圣谕堂、大慈阁等。道教的洞经音乐古朴典雅,据不完全统计,其乐曲曲牌邓川一带有14个,牛街有26个,凤羽有30个,乔后有10个。

(四)佛教传入境内已有1 300多年历史,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其中有密宗、禅宗、华严宗。密宗于唐代传入境内,与巫相融合后,形成白族的佛教密宗——阿吒力教,阿吒力教在宋代发展到极盛。禅宗也于唐代传入境内,元明两代得到广泛发展。洱源傣族来自德宏和西双版纳等地,小乘佛教对其有一定影响。洱源藏族来自迪庆州的德钦,信仰的是藏传佛教。在大理“妙香佛国”中,洱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五)伊斯兰教。元代,随着忽必烈平定大理,戍守大理的蒙回混合军和“回回”把伊斯兰教传到洱源地区。云南的伊斯兰教有阁底目、伊黑瓦尼和哲赫林耶宦教派,传入洱源的伊斯兰教属于阁底目教派。

6、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在近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下传入洱源的。西方传教士在三营么唆营(孟伏营)、炼铁沙凤村等地设教堂,有的欺官压民、奸淫妇女,激起公愤,酿成“浪穹教案”。受其影响,蒙化、宾川及省内许多地方都相继爆发反洋教压迫的斗争。

境内8个世居民族,没有哪个民族不信仰宗教。儒、佛、道共奉是境内白、汉等民族的信仰特点,凤羽建有“三教宫”就是突出例证。除伊斯兰教外,同一种宗教又往往被不同民族所信仰。信仰道教的主要有白、彝、汉等民族;信仰佛教的主要有汉、白、藏、傣、傈僳等民族;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主要有汉、白、彝、傈僳等民族。受白族影响,汉族、彝族的大部分群众也信仰本主。

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各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丰富的宗教文化,包括文学、诗歌、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促进了当地文化与国内外文化的学习交流。唐代以来,在境内修建的一大批寺观庙宇,经历代官方和民间的不断修复重建,大多被保存下来,有的成为文物古迹。多数寺观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人民群众旅游观光的风景名胜,庙宇中还保留着一批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有一批古塔还是文物中的瑰宝。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