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火把节的来历。相传六诏时期,南诏王皮逻阁为了达到兼并其他五诏的目的,于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把五诏的诏主邀请到松明楼上祭祖聚会。酒过数巡后,皮逻阁下令手下点燃松明楼,将五个诏主烧死。 邓赕诏主的夫人柏洁夫人预知南诏王皮逻阁一定有阴谋就在丈夫的臂上了个铁钏。当她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后,随即带领将士举着火把星夜赶往松明楼废墟中辨认丈夫尸骨。在灰烬中她十指鲜血淋淋,只为刨出丈夫的尸骨。正当她哭得死去活来时,南诏王皮逻阁却撂下话语,要娶她做王妃。 柏洁夫人假装应允,让南诏王等到百天后办完丧事再娶。但到了丈夫死后的第一百天,柏洁夫人则率兵与皮逻阁展开殊死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而全军覆没,柏洁夫人也跳海自尽。 从那以后,白族人民就把六月二十五定位火把节,表示对柏洁夫人的深深怀念。在洱源县城,每年火把节都要竖高达二十六米的大火把,火把顶上扎着莲花座台,巨大的升和斗,青松上立着振翅翱翔的白鹤,16面彩旗,16个灯笼和白族唢呐队、龙狮灯队、腰鼓队、彝族打歌队等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 白族人民过火把节,主要是纪念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柏洁夫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各村寨的白族群众都要用各种形式欢度传统的火把节,洱源县把火把节定为民族节。 这天,洱海沿岸的白族群众要举行划龙舟比赛,各村子都用木杆、竹子和干柴等在村中空地上竖个二十多米的塔形火把,火把上插着象征五谷丰登、吉祥平安的升斗彩旗,挂上一串串梨、海棠果。 晚上,欢度火把节的活动进入高潮,先由长者将大火把点燃后,男女老少团团围住大火把欢腾起来,他们吹着唢呐,敲着锣鼓,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与大火把交相辉映的是无计其数的小火把,孩子们手拿小火把,互相追逐,向着对方燃烧着的火把上撒松香,以“火明”示福。之后,还将火把点到稻田埂上走一圈。驱除伤害水稻的害虫,预祝丰收。 当火把上插着的梨果烧掉在地上后,人们争相去抢,谁抢到意味着谁有福气,大人抢着便拿给自己的孩子吃,谁抢到的吉祥的彩旗,意味着谁的财源大开,人们就吹着唢呐把彩旗送到他家,表示祝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