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洱源 / 文化旅游 / 洱源风光

又见炊烟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3日
  • 来源:洱源发布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踏入牛桂丹村,我便被这恬静的景色所拥抱,当我的身体融入这个村落的怀抱,心灵仿佛也得到了洗涤。这个位于罗坪山深处的山村,每次回去都仿佛是一位久违的故友,用那徐徐的山风迎接我的到来。

牛桂丹村,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眼前,它静静地依偎在罗坪山的怀抱中,宛如一个温顺的孩子找到了归宿。这里的人们以山为伴,以山地为生,构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在这个山村,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与祥和,这里的每一缕风声,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因为居住的海拔较高,山里人离不开火,火是山里人生活的根本,永远不熄。每当早晨或者黄昏时分,总有一缕缕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的屋顶升起,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每一座房屋,而那从屋顶升起的炊烟,就像是一首无声的歌谣,唱出了山村的宁静和安详,纯洁、轻盈而又缥缈,像一幅流动的油画,生机、生动而温馨。

山村仿佛是一卷温暖的历史画卷,在清晨的薄雾中,炊烟宛如舞者般旋转、升腾,与那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声和牛羊的铜铃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韵律,孩童的笑声和哭声,像清澈的溪流在山谷间回荡,为这宁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活力。夜晚,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声和孩子们的哭笑声,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火塘旁,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温暖着每个清晨或者黄昏。随着岁月的流转,山村也经历了发展的洗礼,那些曾经熟悉的景象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那份山村特有的宁静与美好,依然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山里人的心中。那炊烟袅袅的温暖,那鸡鸣犬吠的熟悉,那孩童的笑声与哭声,都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虽然在忙碌的小城工作生活,但山村依旧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它尽管破旧、尽管落后,但在我心里,它就像一双温暖的手,抚慰着我,所以我时常会想起那炊烟袅袅的场景,那是母亲在火塘边忙碌的身影,温暖和温馨。

而那缕缕炊烟是家的味道,那是一种独特的香气,是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每当我闻到那熟悉的香气,我就会想起母亲在火塘边用那双勤劳的手,为我们做出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那些菜肴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炊烟也是时间的见证,它见证了山村的变迁,见证了人们的生活。从古至今,炊烟一直是山里人生活的一部分,它见证了人们的辛勤劳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炊烟始终如一,默默地守护着这个乡村,守护着这个家。我的童年,是在火塘边伴随着烟火度过的,也在山村修建了属于自己的一小院,但很少回家,所以空置着。没有人在的家,缺少了烟火气息,冷冷清清的。这些年,父母的年纪慢慢大了,他们觉得山村房子闲着可惜便又搬回到了山村老家,他们不喜欢使用现代化电器,便买了一个火炉,用木柴或柴生火做饭,于是,久违的炊烟又在黄昏或者清晨袅袅升起。当炊烟升起,似乎萧条的老屋突然生动起来了,让清冷出尘的家也突然回到了温暖的烟火人间。有父母的家,就有了炊烟,在炊烟缭绕中,家的味道都在那一抹袅袅上升的炊烟中流淌出来,家人的欢笑,都在那永不消散的炊烟里温暖着一家人的心房。

当我再次看到那炊烟袅袅的山村,心中不禁泛起涟漪,那炊烟,如同记忆中的画卷,缓缓展开,让人沉醉其中,那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心灵的归宿。在炊烟中,我找到了过去的自己,也找到了那份深深的乡愁,那炊烟也仿佛在告诉我,那些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但它们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和感动。近代话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作曲家李叔同说:万千繁华不过三种风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天地,知敬畏,所以谦卑;见众生,懂怜悯,所以宽容;见自己,明归途,所以豁达。山村的那缕缕炊烟,仿佛是岁月的轻抚,温柔地拂过我的记忆,在熟悉的山村,炊烟是家的方向,是归宿的指引 ,无论我身在何处,无论我经历什么,我都有一个家可以回去,在我感到疲惫和迷茫时,也就会想起那炊烟,想起家的温暖。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