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洱源 / 生态环保 / 环保工作

洱海之源看保护 |洱源四条河水质实现“开门红”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2日
  • 来源:洱源发布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131日,记者在洱源县洱海流域转型发展保护指挥部了解到,1月,洱源县新、老永安江水质均为Ⅰ类,弥苴河、罗时江为Ⅱ类,四条入湖河流均评价为优,实现“开门红”。

今年洱源县将聚焦负荷削减抓好“保水质、防藻华”。以初雨防控、冬季死亡水生植物收割为抓手,强化洱海流域河道、沟渠湿地、库塘、生态隔离带日常运行,提升水质净化效率,最大限度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抓实以西湖为重点的藻华防控工作,科学调度2座藻水分离站运行,强化藻华人防机防技防措施,最大限度将藻情消灭在小、散、弱状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化藻华的底线。

聚焦进水浓度抓好截污治污体系完善。加快推进洱源县城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洱源县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洱源县洱海流域集镇及村落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截污治污体系运行效率。完成洱海流域供水及污水排放基础情况排查,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城镇人均供排水经验参数,为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目标和减排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全面完成洱源县洱海流域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户收集全覆盖排查工作,实现“一户一档”,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截污治污体系运营监管相关管理办法,将提升改造完成后达标的排水管网纳入洱源县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运营管理,确保截污治污体系整体性市场化运营;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按效付费机制。

聚焦系统治理抓好西湖水质改善攻坚。精准制定《西湖流域水质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重点突出问题,兼顾上中下游,抓实绿玉池水环境综合治理等9项工程措施和西湖封湖禁渔等9项管理措施,做到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力争西湖及罗时江水质实现突破。

聚焦效益发挥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全力加快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项目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发挥项目效益。

聚焦生态平衡抓好水资源科学调度。科学动态调节洱源三座中型水库水资源,合理控制水库水位,科学保障生活、农灌、生态补水等用水需求。在补水西湖、永安江的基础上,保障弥苴河生态流量,确保不断流。

聚焦绿色防控抓好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广绿色生态种植,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积极推广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有机种植模式, 不断扩大有机种植面积。建立完善高效节水机制,全面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最严格的管水控水节水制度,规范管水员管理,落实包保责任制,加大对农田用水的监管,促进农业节水减排。持续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主的“三清洁”工作。

聚焦高水平保护抓好科研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入湖河流水质、水量、污染物总量监测研判,科学合理布设主要入湖河流加密监测点位,制定加密监测方案。适时召开水质分析会,邀请各类专家,加强水质变化分析研判,提出科学合理建议。三是加强洱源“三湖”水生态系统调查,实施“以渔控草、以渔保水”等实验示范项目。

聚焦环境保护抓好流域执法监管。实行顶格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洱海流域各类涉水涉湖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效能,严格推行二级保护区内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重点抓实茈碧湖、海西海、西湖禁渔工作,维护湖泊水环境。

聚焦绿色发展抓好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强项目争取力度,依托地热水、乡村文化等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政企合作等模式,谋划一批流域转型发展项目。加快“以湿养湿”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地见效,从湿地经济作物种植、湿地生态旅游两个方面来完善湿地经济结构,挖掘湿地经济带动点,实施海菜种植、水果莲子种植、生态隔离带经济作物种植及优化、湿地生态景观展示体验等,在保障湿地环境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

聚焦工作落实抓好常态化保障工作。压实洱海保护治理主体责任,坚持一线工作法,推动洱海保护治理“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推进。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