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编制洱源县人民政府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主要包括:总体情况;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统计数据时间段: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本报告公布和获取方式:洱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专栏查阅及下载。联系电话:0872-5127917。
一、总体情况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2024年度,我县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4020条。其中,政府信息公开指南49条;组织机构类信息47条;公示公告676条;规划计划类信息35条;重大决策预公开信息27条;监督/督察信息16条;统计信息7条;审计信息4条;预决算公开254条;财政信息41条;民生信息295条;人事招考类信息56条;管理服务信息24条;农业水利信息51条;治安管理信息34条;市场监管信息30条;产品质量信息7条;价格和收费信息9条;新闻发布信息39条;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信息17条;国有资产和企事业单位信息215条;政府采购信息35条;行政许可信息61条;行政强制信息4条;行政处罚信息33条;气象信息15条;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4条;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披露)平台公开卫生健康、供水供气、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信息64条;重要会议信息64条。试点领域信息公开中重大建设项目信息55条;义务教育信息16条;户籍管理信息11条;稳岗就业信息84条;城市综合执法信息43条;安全生产信息23条;食品药品监管信息13条;自然资源信息50条;旅游市场信息53条;水利领域信息10条;社会救助信息28条;养老服务信息19条;公共法律信息25条;社会保险信息20条;国土空间规划信息28条;征地补偿信息4条;生态环境信息63条;国有土地上服务征收信息6条;保障性住房信息4条;市政服务信息15条;涉农补贴信息16条;公共文化服务信息6条;医疗卫生信息30条;应急救灾信息20条;乡村振兴信息20条;税收管理/减税降费信息69条;医疗保障信息4条;公共资源交易信息185条;村务公开信息74条。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4份,政府文件4份;政策解读11条,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类信息47条,其他信息800条。
(二)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我县共受理办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9件,未出现因依申请公开引发的行政诉讼。
(三)政府信息管理情况。一是严格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要求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办理公文时公开属性标识为“主动公开”和“删减后公开”的公文,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的同时,积极抄送档案馆、政务服务中心等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点。二是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在政策文件公开后3个工作日内发布解读材料,确保政策的到达率和知晓率。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情况。一是完成洱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内开设“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策文件”“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试点领域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政府在线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检索”9大栏目板块。新增政府信息公开(披露)平台公开卫生健康、供水供气、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信息。二是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库建设。截至目前,公开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
(五)监督指导、考核评议情况。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实整改工作。对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月度、季度和不定时全面梳理,以工作提醒方式下发问题单位,督促整改。二是加大政务公开考核指标完成力度。要求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严格落实2024年度政务公开考评指标通知要求,对照本地区本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4 |
0 |
12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68458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1624 |
||
行政强制 |
95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185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8 |
0 |
1 |
0 |
0 |
0 |
19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6 |
0 |
1 |
0 |
0 |
0 |
6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5 |
0 |
0 |
0 |
0 |
0 |
6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1 |
0 |
0 |
0 |
0 |
0 |
1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5 |
0 |
0 |
0 |
0 |
0 |
5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1 |
0 |
0 |
0 |
0 |
0 |
1 |
||
(七)总计 |
18 |
0 |
1 |
0 |
0 |
0 |
19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 |
其他 |
尚未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
结果 |
其他 |
尚未 |
总计 |
结果 |
结果 |
其他 |
尚未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主动公开意识不强。少数单位未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规定,存在不愿主动公开,栏目更新不及时和栏目信息匮乏等情况。政府信息常态化公开机制不够健全,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数量少、更新慢、更新重点不突出、内容单一等情况。二是政府网站内容保障能力不到位。少数单位对县政府办公室每日下发的监测情况不重视、不整改、不总结,同样的错误反复改、反复错,存在网站全站被单项否决的风险和隐患。三是政务新媒体管理运维不到位。部分单位在政务新媒体开办运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监管指标、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持续健康运行,出现了卡点更新、网友留言答复滞后、表述错误等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提高认识,强化信息公开责任,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实效,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从加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推进决策和执行公开,加强平台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公开、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化等方面细化要求,深化公开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加强考核督促检查,强化培训指导,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持续做好全县政府网站和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日常监管工作,对错漏字、敏感词和信息更新时限采取“一日两监测、一日一清零、一季度一通报”的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指导,抓实问题复核整改,杜绝政府网站和政府系统新媒体“带病”运行的情况发生。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度未收取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
202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