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 / 公示公告

洱源县关于2020年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5日
  • 来源:洱源县牛街乡人民政府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洱源县关于2020年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

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20221月)

一、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收到交办的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后,我县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工作,制定《洱源县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的整改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压实主体责任。同时,成立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扎实推动问题整改见实效。

(二)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在州推长办等上级有关单位的指导帮助下,目前,2020年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涉及洱源县的3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1.牛街乡再生水厂附近沟渠漂浮大量餐饮油污问题。由于牛街炼渡至文登热水沟附近农户较多,虽然截污治污体系已建成,但是极个别群众客事办理时,洗碗水等洗涤废水未按要求排放,加之在雨季期间村庄内雨水冲刷等原因,导致牛街乡再生水厂附近沟渠漂浮餐饮油污。针对此问题,一是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共排查568户农户,201户各类经营户,规范其污水排放行为;同时于202075日、1220日、202137日、612日、731日、921日、1016日、1125日、189次集中开展整治,共组织干部群众420人次,重点对再生水厂附近沟渠内杂草、淤泥、垃圾、油污进行全面清理。二是加强沟渠治理力度,20215月硬化牛街再生水厂旁沟渠沟底300米,使水流畅通,并避免温泉水与土壤接触形成沉积物。三是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对沟渠沿线农户多次开展洱海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四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增设1名环保协管员,共2名环保协管员常态化对沟渠进行巡查和维护,形成日常管理常态化机制。

2.温泉洗浴废水收集处理不到位问题。牛街乡境内共有36户洗浴水排放户,长期以来泡池水经村内沟渠排放至文登湿地。针对此问题,一是实行分类收集处理,对洱源县牛街乡辖区内2家大众澡堂、34家温泉客栈的洗浴废水排放情况进行排查,截至目前已全面排查11次,未发现污水直排情况。其中经营户使用洗涤用品的废水(房间、洗澡间及其他生活污水)先排入其自建化粪池预处理后再排入牛街集镇污水管网,最后进入牛街再生水厂处理;25处露天游泳池的低污染水(游泳池禁止使用任何洗浴用品)考虑水量较大,污染程度低,不符合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采取沟渠集中收集汇入牛街文登湿地(108亩)进行冷却及净化处理。二是实施沟渠工程治理,改造炼渡村内沟道至文登湿地及街面温泉排水沟1.6公里并加装盖板,使其水流通畅,极大减少污染物沉积。三是进一步加强文登湿地管护,聘请1名湿地管护员对湿地进行日常管护,同时,定期组织人员清理死亡水草和污泥,2021年初以来,累计清理死亡水草和污泥共760余吨。四是实施牛街乡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提升改造实验示范工程,目前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据最新水质报告显示,工程实施后,总氮削减62%、总磷削减32%COD削减45%

3.牛街乡再生水厂污泥脱水设施闲置,运行不正常问题。经核查,根据牛街再生水厂设计和运行的要求,污泥脱水设施为间歇式运行,检查当天,未到脱水时间,设施未启用。针对此问题,一是督促运营方加强日常运行管理,针对设备特性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二是增强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确保管理人员了解全厂各个部位设备功能特性,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厂区设备在运行期间的台账痕迹资料整理。三是组织相关监管部门不定期对运行情况开展检查,目前已累计开展检查14次,污泥脱水设施共脱泥109.3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步工作中,我县将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的安排部署,持续做好整改成效巩固提升,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执法监管。不定期实地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避免出现问题反弹、整改不彻底的情况。同时,针对此次反馈的3个方面问题,举一反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二)加强日常管理。一是加强垃圾收集处理,持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力度,强化村庄日常保洁,大力推行门前三包,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二是持续开展截污治污排查整改,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实施网格化管理,及时排查整改发现问题。三是加大沟渠清理保洁力度,对辖区内的库塘湿地、河道、沟渠进行定期不定期清理,安排专人开展日常保洁,实现河道通畅、沟渠清洁。

(三)加强宣传发动。继续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