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洱源县位于大理州北部,全县国土面积2614平方公里,耕地58.2万亩,辖6镇3乡9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08万人,有26个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8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初中12所,小学87所,教学点32个,幼儿园103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42387人,其中幼儿园在校学生7612人,小学在校生19309人,初中在校生9405人,高中在校生6061人(普通高中4131人,职中1930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88%。全县实有正式在编教职工2397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2020-2021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动态零流失。
二、自检自查情况
(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立了洱源县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全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全县规范设置党总支部10个,党支部93个,党员1014名,做到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各级党组织在县委以及教育体育局党工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2.切实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三会一课”、集中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认真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实现全覆盖。不断优化调整组织设置,系统内撤销党支部8个,新成立4个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确定和培养教育工作,对年满18周岁、品学兼优、有意愿加入党组织的高中生,安排专人重点跟踪培养。目前,全县高中生递交入党申请书101人,其中11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3.全面推进民办学校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理顺全县民办幼儿园党组织隶属关系的通知》要求,将全县民办幼儿园党组织划归县教育体育局党工委管理,新成立6个社会组织党支部,并完成42名党员接收、支部选举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4.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难点、解决热点,深入推进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年内,创建“清廉学校”2所。按质按时办理各级政府交办的反映全县教育体育系统的政风行风问题,及时解决社会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将信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到位,未发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严明工作纪律。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2021年至今,班子成员共开展廉政提醒谈话190余人次,纪检组开展廉政提醒谈话5次40余人次,春节前纪检组对班子成员提醒谈话1次。
5.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思想道德教育,对全体师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及爱国爱校宣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职工和学生法律素养。结合普法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师生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用结合,通过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增强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共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6340份,粘贴悬挂标语193条,进行法治宣讲106次,制作法治宣传橱窗、展板等184块,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宣传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均已上墙,并要求全体师生将其入脑入心,深刻领会精神内涵。
6.加强思政课建设。全县中小学均开齐开足思政课。目前全县共有思政课教师687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占比为9.17%。从专任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分布来看,小学以一专多能教师为主,大多为班主任或相关课程教师兼任;高中全部为专任教师;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为42人,一专多能教师占57.47%。认真落实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思政课制度,每名成员每年到挂钩学校至少讲1节思政课。积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教职工开展1次形势政策教育。近三年共有131位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思政学科培训,占全县一专多能教师的20.99%。鼓励支持思政教师在职攻读本学科相关的学位学历,提高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积极开展特色思政活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主题活动,依托施滉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红色资源作用,在全县中小学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白州党史宣传”、“洱源地方党史宣传”系列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瞻仰红色遗迹、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辈,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依托民族资源开展“民族团结 文化传承”主题活动,切实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力度,通过探索、体验各民族历史文化和霸王鞭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青少年“四个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落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书记校长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开展143堂,国旗下讲话300余场次,覆盖学生31854人。积极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育主阵地,开展“百校千堂思政大讲堂”活动444 场次,覆盖学生26200人;组建学校宣讲队459个,宣讲教师626人,开展宣讲报告76场次,覆盖学生12180人,引导全县中小学生在学史明理中筑牢思想根基,在学史增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史崇德中赓续红色基因,在学史力行中担当时代重任。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方资源,切实抓好思政小课堂,组织25592名学生参与红色系列书籍阅读,开展了国旗下专题讲话489次,主题班会952次,覆盖学生34238人;开展红领巾讲红色故事活动826场,其中面向全校学生182场,面向全班学生644场;开展党史宣讲“小手牵大手”活动5468场,覆盖家长19402人;开展党史宣讲“大手暖小手”活动2686场,覆盖学生17096人;学校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活动开展595场次,覆盖学生27084人,逐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教育主题协同互动。
7.全面加强教育体育系统党建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于教育教学这一主线,全面推进教育体育系统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创建了县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个,省级“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学校4所。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以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践要求,切实推动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切实做好民办学校办学章程建设,将党建工作纳入章程建设,并作为学校年检、日常检查的重要查看内容,同时,在开展工作指导检查中,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检查重点之一,切实推进民办学校党建各项工作落实。
(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
8.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政策。始终把教育放在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全面落实政府的责任,建立了教育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把教育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始终做到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项目优先安排。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得到贯彻落实,辖区内各阶段教育得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9.有效推进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改革工作。《洱源县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洱源县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先后通过县人民政府、县委深改委审定批准实施,全面完成教师的三级均衡配置,1872名义务教育教师完成聘用合同签订,目前,州级共认定一、二级校长27名,县级共认定三、四、五级校长267名。
(三)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情况
10.努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形式、有质量”的原则,以“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为重点,持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进一步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学前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近五年,全县共新建县二幼、凤河村幼儿园等镇村公办幼儿园31所,县三幼、梅和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正在建设中。制定出台《洱源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切实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开展普惠性民办园认定、落实奖补等举措,大力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2021年,按公办幼儿园400元/年/生及1200元/年/师的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和办公经费。全县学前教育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学前三年入园率由2017年的77%增长到2021年的84.24%;学前公办幼儿园学位由2017年的1210个,增加到2021年的3840个,净增2630个学位。
1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12月,我县以全省第五名、大理州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每年,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都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达标情况进行摸底测算,严防各项指标下滑,并将测算结果通报到县教体局各股室和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督促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对照指标完成情况,提前谋划,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2.努力推进高中教育提质增效。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实施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高中教育发展。近五年来,共投入资金1822万元,完成洱源一中运动场改扩建、后山修建挡土墙和修缮加固防洪沟项目;投入1599万元,新建洱源二中公共租赁住房、学生食堂4993平方米及大成门等附属工程。建立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2020年起,按每生每年1500元标准下达公用经费,其中县级财政分担1056元/生/年;召开《洱源县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深入把脉高中教育,制定出台了《洱源县振兴教育事业实施意见》,不断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
13.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切实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近五年来,共投入资金3876万元,新建教学实训楼6653平方米、学生综合楼4259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3600平方米;加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设置服装设计、汽车修理、市场营销等实训教室,切实提高学生实作能力;与江苏圣美精密仪器(昆山)有限公司、重庆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昆明云安会都等企业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2014年,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晋升为省级重点职中。2021年,洱源职中学生就业率达97.22%,就业学生平均工资收入省内2100元,省外4500元。
14.健全责任体系,建立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一是成立三个专班。为强化对控辍保学工作的推进、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控辍保学成果持续巩固,成立了由学校和镇村两级相关干部组成的遍访工作组、由各镇乡中心学校成员组成的日常指导组以及由县教体局相关人员组成的督查组三个工作专班,常态化对全县辍学学生、疑似辍学学生和不稳定学生开展劝返、稳控等工作,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用好系统平台。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动态管理系统”日常考勤制度,充分运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发动社会、家长、教师的力量,进行控辍保学日常监督与问题举报。2021年8月平台建立以来,全县控辍保学问题申报9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三是强化日常监管。落细落实适龄儿童就学遍访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发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利用周末、节假日、课余时间,深入全县9镇乡、90个村(居)委会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学情况进行了地毯式遍访,专项核查适龄人口的就学和资助情况,对尚未入学的适龄儿童、辍学学生进行精准识别,形成“一人一案”工作台账,确保控辍保学工作不漏户、不漏人,全覆盖、无死角。2021年,共发动全县广大教职员工共开展4轮次家访遍访活动,深入全县各村组,对28714名中小学生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劝返不稳定学生、关爱残疾儿童,切实加强了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学校请销假制度,强化对学生考勤管理,义务教育学校考勤实行动态管理系统日常考勤,每天14时前由义务教育学校班主任直接在系统中对全班学生考勤,县级管理员对存疑学生进行分析研判,及时责令学校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四是建立三类台账。为加强控辍保学风险管控,切实做到控辍保学工作关口前移,建立了辍学学生、疑似辍学学生的红色台账,送教上门学生的黄色台账以及不稳定学生的蓝色台账。根据不同类别台账,采取针对性措施,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2021年,全县教体系统共开展宣传教育747人次。五是强化督查检查。建立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监督机制,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门口悬挂控辍保学监督公示牌,充分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采取县纪委监委督查问责的方式高位推动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充分发挥督导职能,制定下发《洱源县教育管理督导检查实施办法》,将控辍保学、校园安全、教育教学等重点工作纳入对学校至少每月一次的常态化监督检查,进一步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地落实。由于措施有力,2019年以来,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始终保持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的良好态势。
15.切实保障特殊群体接受教育。始终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困难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入学机会的均衡,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儿童少年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2021年,全县542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在公办学校就读,232名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入学。结合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学生6166人实际,坚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科学管理,以真情关爱为主线,以亲情帮扶为重点,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陪伴意识,注重心理疏导,贴心保护女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建成1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个留守儿童之家、1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00个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齐电脑、电话、图书、棋盘等设备,丰富留守儿童的在校生活和学习。
16.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省的标准和要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寄宿制家庭贫困学生补助、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2021年内共下达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经费6633.3979万元、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616.38万元。构建教育精准资助体系,全力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近五年,共发放11277名学前儿童助学金338.58万元,为14587人次普高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198.76万元,免除4515人次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199.72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补助2628人次,328.5万元。为46091人次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609.1万元,免除24007人次中职学生学费2377.53万元;为9534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481.73126万元,杜绝了学生因贫辍学情况的发生。
(四)统筹推进教育工作情况
17.科学制定实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建设机制,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先后制定了《洱源县“十三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16—2020)》《洱源县“十三五”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16—2020)》《洱源县“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等文件,制定了《洱源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办理办法》,在基本建设立项、建设用地使用等方面优先安排教育。近五年,全县共撤并11个教学点、2所初中,在县城改扩建宁湖二小,新建洱源县第二幼儿园、茈碧湖幼儿园、玉湖二中等学校,玉湖三中、宁湖三校、县三幼等城区学校正在规划建设中,实现了县域内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整合。
18.强化教育督导。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配备专职副科级领导1名,落实编制和人员。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由县教育体育局工作经费列支,为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全面加强督导工作提供保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将督导结果作为对镇乡和学校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发布制度,加大教育督导公开和问责力度。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均实行挂牌督导。每学年适时开展校园安全、疫情防控、控辍保学、“双减”、规范办学行为等督导检查。
(五)加强教育保障情况
19.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一是为推进全县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法权益,根据各级相关文件精神,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10月18日制定了《关于印发洱源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实施方案的通知》(洱政办函〔2021〕5号)。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和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比较对象和统计口径,建立了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长效机制和教师工资动态调整联动机制,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县领导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落实教师待遇问题,各有关单位结合工作职责主动作为,全力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有效落实。二是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执行情况。1.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481550万元,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43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7%;2020年财政经常性收入22690万元,2021年财政经常性收入17701万元,比上年增长-21.99%,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1.52%。2.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生均17305.32元,2021年生均10246.83元,比上年增长-40.79%;普通高中2020年生均12308.69元,2021年生均12545.21元,比上年增长1.92%;普通初中2020年生均13834.06元,2021年生均12625.28元,比上年增长-8.74%;普通小学2020年生均11550.75元,2021年生均10966.93元,比上年增长-5.06%;幼儿园2020年生均3673.21元,2021年生均3586.44元,比上年增长-2.36%。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情况。1.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生均9381.29元,2021年生均11918.28元,比上年增长27.04%;普通高中2020年生均11239.47元,2021年生均12812.03元,比上年增长13.99%;普通初中2020年生均12397.31元,2021年生均13402.70元,比上年增长8.11%;普通小学2020年生均10596.45元,2021年生均11185.14元,比上年增长5.56%;幼儿园2020年生均1815.37元,2021年生均3661.39元,比上年增长101.69%。2.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情况: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生均1697.04元,2021年生均4034.52元,比上年增长137.74%;普通高中2020年生均897.80元,2021年生均1577.96元,比上年增长75.76%;普通初中2020年生均1263.81元,2021年生均2058.89元,比上年增长62.91%;普通小学2020年生均978.64元,2021年生均1194.36元,比上年增长22.04%;幼儿园2020年生均132.87元,2021年生均1242.75元,比上年增长835.31%。
20.完善机制,努力打造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结合全县教育发展实际和工作需要,努力克服财政、编制等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畅通教师补充渠道,强化教师培训培养,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着力提高教师待遇,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是建立补充机制。适时调整增加教师编制,通过正常增补招录、特岗招聘等方式,不断充实教师队伍。2017年以来,共招录236名教师,净增教师53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3.48%,实现学校学科教师和师生比合理配备。二是完善培训机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以交流任职、顶岗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培养和锻炼干部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2016年以来,全县实行教师交流轮岗,累计交流304人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先进学校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上海交大及其附中、附小的交流合作,借助发达地区、高等院校优势教育资源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19年至今,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远程培训6894人次,“国培计划”项目培训1509人次,骨干教师省外培训15人,校园长培训47人,财务、后勤管理人员培训210人次,世行项目幼儿教师培训860人次,学校管理干部培训175人,安全管理员培训685人次,实验教师培训134人,图书管理员培训108人,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培训75人,音乐教师培训35人次,体育教师培训165人次,美术技术培训37人次,其他学科短期集中培训1543人次,选送33名学校领导参加“万名校长”培训,沪滇扶贫项目上海培训13人,聘请21名县级兼职教研员,评选县级骨干教师149名,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强化教研支撑。实施名师引领工程,建成1个省级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1个州级高中数学学术工作站、3个县级名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和9个镇乡级名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近三年,14个名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共160多场次,送教下乡60余场次,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直接受益教师达多1600多人次。三年来,我县共有3项省级教研课题立项,并顺利结题;4项州级教研课题立项,并有1项结题;同时,另有11项县级教研课题立项,并有4项顺利结题。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乡镇岗位补贴、教师津贴及各种政策性补贴。推行农村教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受结构比例限制政策,做到即晋即聘,稳定了山区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乡镇岗位补贴、绩效工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面落实,努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五是建立考核机制。制定印发《洱源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洱源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办法》,大力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将师德与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相结合,不断加强师德建设。针对部分高级教师因职称到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制定出台《洱源县高级教师管理办法》,有效促进高级教师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21.持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6年,我县投入资金3593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县已建1008套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全县完小及以上学校已全部实现班班通设备全覆盖,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班级占全县班级总数的98%。为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育建设,为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我县积极组织实施“大理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洱源县教育体育局与洱源县农业银行合作开展智慧教育试点建设”、“洱源县中小学校视频监控与公安局视频监控平台组网建设”等项目工作,目前已建成智慧教育试点学校20多所。每学年,县教育体育局电教室邀请专家对全县各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化运用技能培训,同时对学校多媒体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各学校信息化设备得到有效运用。
(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情况
22.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强化体美劳动教育。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从严审批、严格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强“五项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将“五项管理”纳入责任督学督导内容。从抓习惯、立规矩、求实效入手,向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层次延伸,进一步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3.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县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及时开展指导督查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列入教育管理重要内容,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各学校结合党员会议、干部职工会议共开展130余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开展了105场次师德师风专项学习和警示教育,组织教职工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心得体会2400余份,紧紧围绕问题清单,逐级开展拉网式、筛查式排查,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实行销号管理,从严查处。每学年开学第二周开展师德师风集中宣誓和公开承诺活动,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将承诺内容公布在学校宣传橱窗的醒目位置,同时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结合党史学习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16场次,组织24名教师参加县级比赛,讲好党史故事。县级师德师风宣讲小组集中备课撰写师德师风宣讲提纲,分组到挂钩镇乡、挂钩学校全体教职工中宣讲25次。2021年评选出10名师德高尚、坚持岗位、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授予“师德标兵”称号。邀请州县教育、法律、党校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县共308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了为期3天的洱源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提升研修班。
24.严格落实“双减”相关政策。一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7月份起我县暂停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批工作。截止2021年7月,全县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共有17所(其中学科类8所),2021年12月,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申请,县教育体育局注销8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目前我县已没有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现存非学科类校外培训7所,办学类型为舞蹈、美术、书法、跆拳道等艺术和体育类培训。二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2021年7月,组织全县教职工认真学习“双减”相关文件要求,8月召开全县镇乡中心学校、县属学校校长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会议,对“双减”工作中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自2021年8月以来,我县教体局已召开了4次“双减”工作推进会,对各学校推进“双减”工作中存在的音体美专业教师不足、教师负担加重、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困难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将“双减”、“五项管理”工作纳入县教体局2022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教育督导工作重点,对全县中小学校推进“双减”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检查。为迅速摸清学校管理真实情况,我县开展了“洱源县中小学五项管理”家长问卷调查活动,全县共回收家长问卷5702份,进一步找准了推进“双减”工作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校会、班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推送“双减”相关信息等形式让广大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的有关要求,努力营造全社会齐动员的良好氛围。为切实强化对“双减”工作的常态化督促、指导,我县制定下发了《洱源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双减”“五项管理”督导检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45名责任督学、督导专干将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查看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挂牌学校每月至少到校督查一次,进一步增强了“双减”“五项管理”工作合力。
25.严格落实“五项管理”相关政策。一是切实加强作业管理。将规范作业管理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抓手,就作业总量、作业设计、作业形式等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作业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截至目前,全县99所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出台、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考试成绩等级呈现等5项指标占比均达100%。扎实开展课后服务。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全县9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一校一案”全覆盖。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采取“5+2”(每周开展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1+x”(第一阶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第二阶段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的模式,由各学校因校制宜制定学校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二是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制定《洱源县中小学作息时间表》,规定各学校最早上课时间和最晚放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工作。寄宿制学校统一学生就寝时间,非寄宿制学校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宣传中小学生就寝建议时间,同时差异化安排作业练习,确保学生能够保障睡眠达标。各学校科学安排教学工作,不挤占课间休息或午休时间安排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在校劳逸结合。三是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全县各学校通过班会、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手机管理告知书等将学校手机管理政策宣传到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强化管理细节。完善手机管理办法,设立手机保管点,安排专人负责,细化学校管理措施。同时各学校依托校园公共电话或教师办公室电话,建立家校沟通热线,解决了学生与家长的实际通讯需求。加强手机布置作业的管理。目前全县各学校均已做到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同时加强正确使用手机的学校宣传,引导家长正确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四是严格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开展中小学课外读物大排查行动,清理学校不合格的课外读物。通过“四个严禁”管理(严禁学校不按规定程序组织推荐课外读物,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严禁学校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目前我县各中小学无课外读物违规进校园的现象。五是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按质按量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不少于3课时,高中阶段学校每周不少于2课时的要求,上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不挪用、挤占体育与健康课时间。保障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各学校以民族舞蹈、广播体操、啦啦操等形式,开展丰富快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课后服务,开展体育兴趣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生预防近视眼教育。每天组织2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组织开展校园护眼活动,宣传健康用眼知识,引导学生合理用眼,保护好眼睛。
26.全力开展劳动教育。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召开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专题校长会议,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等相关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同时各学校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在劳动教育周和“五一”节庆节点,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小广播、主题班会、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多种形式对全县中小学生大力宣传劳动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家校协作机制,加强家长家庭教育中的劳动引导,全面提高我县师生和家长劳动教育的意识。二是加强环境创设,增强热爱劳动氛围。倡导各学校通过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在宣传栏、教学大楼等走廊墙壁上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开辟种养殖区、在班级设立劳动区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基本劳动能力,形成“人人知劳动、人人会劳动”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开展“劳动日”活动,各学校每周固定一天为“劳动日”,集中学生对全校及周边卫生环境进行清扫。开展“劳动班队”活动,以“劳动”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劳动小品表演、美术手抄报作品展示,讲好大国工匠故事。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级校级演讲小比赛,以劳动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开展劳动之星评比活动,每月评比一次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开展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校实际,开展劳动基地生产劳动实践、家庭劳动实践、社区劳动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劳动能力。四是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等渠道,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意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家长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制定家务劳动清单,让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与整理内务、煮饭、炒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简单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参加社会劳动,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加强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五是落实好初中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工作。制定好我县初中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工作评价方案,完成对3081名七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
27.规范职高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我县高度重视职业高中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制定《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习工作方案》、《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实习管理岗位责任制》、《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组织学生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实习考核表》等,寓就业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参加实习前,签署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实习协议书,并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部分经费为实习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邀请实习企业人员、安排学校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教师给学生上好岗前培训课,召开实习学生家长会,实现实习管理工作家校无缝对接。委派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驻厂跟踪管理1-3个月;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和实习学生的安全档案,实习班主任每月跟踪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及时梳理上报当月离职、离岗学生信息;要求企业逐月发送当月学生在职、离职信息及学生当月在企业的表现;安排专人负责联络企业驻厂教师了解学生在职、离职情况,并及时协助企业处理学生在厂的突发事件,办理学生离职、离岗的“五重”手续。由实习企业支付给学生相应的实习报酬,切实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我县未发生不良事件。
28.严格落实校园安全工作。一是落实安全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每年签订《洱源县中小学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局领导班子成员、责任股室、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管理职责,并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各镇乡中心校校长绩效工资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责任,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明确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园长)为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二是强化校园安防设施建设。认真贯彻公安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严格执行“人防建设、物防建设、技防建设和督导巡查与责任追究机制建设规范”,进一步加大投入,将学校“三防”建设与全面改薄项目同步推进,与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同步实施。三是强化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各学校做到安全教育课程、课时、师资、计划四落实,利用安全教育日、各种节假日和安全主题教育契机,积极组织班团队会、升旗仪式、知识竞赛等活动,坚持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四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抓实学校值班巡视巡查,落细落实宿舍、门卫、食堂、楼道、厕所、学校偏僻角落等重点部位,自习、熄灯后、就餐、课后、上下学等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安全值班巡视巡查工作;按照“早发现、早整改、早消除”原则,抓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定期不定期开展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的搜缴;守好校门,严格校园封闭管理,做好未到校学生的跟踪落实;强化楼道、宿舍、厕所、实验室和学校大型集会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种应急预案,做好地震、防火灾、防踩踏等应急演练,提高演练实效性。高度关注学校安全稳定重点防控对象,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果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严防校园欺凌等不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五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联合综治、公安等部门,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行动,强化“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周边巡逻防控、涉校高危人员排查管控、警校联动校园安全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六项工作措施,全面提升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学督导检查,重点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值班、卫生防疫、防火、防寒、防盗及食堂、宿舍、教学楼安全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排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校立即整改,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震慑校园周边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29.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一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宣传教育主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以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契机,结合各校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突出主题,务求实效。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通过课堂教育、传统媒体宣传、主题教育等,将反邪教宣传教育同法治教育紧密结合,多部门协同深入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联合洱源县政法委工作人员到校开展防邪教、反邪教知识宣传主题宣讲教育活动。三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统领,在各级各类学校内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注重创建、注重示范、注重深化、注重提升。
30.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加强国防教育精神。在全县中小学内,认真落实《关于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通知》、《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守护戎装”专项行动的通知》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系列活动。“爱我国防”、“国防万映”、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在校园内得到有效开展,同时,通过其他课程,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国防知识,树立学生爱国、报国的情怀;通过重大节日,举办祭英烈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学生的强国思想。
31.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和要求。一是严格落实国家、省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各学校认真落实国家、省、州县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和完善学校“三方案十制度”。开学第一周开展 1 次应急演练,安排专人应对舆情,熟悉处置舆情的流程及要点。上好开学健康教育第一课,组织师生员工开展疫情防控法规、个人防护等学习培训,保障各学校平稳有序开学。二是严格落实门岗责任及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落实“五个一律”措施,未经学校批准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测量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三是强化督促检查、严肃工作纪律。全面加强值班值守工作,局机关、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值班与非值班人员均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切实加强督查,局机关值班人员与应对疫情工作督查组通过电话查岗、实地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各学校值班值守落实情况的督查,随机督查达到全覆盖。四是强化摸排,确保数据精准。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切实加强摸排工作。五是严格落实周报、月报和健康监测制度。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按照省学校疫情防控自检自查重点任务清单进行全面排查,并按时上报。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发展实际需求仍有差距。一是洱源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中,实际投入资金7亿多元,但目前项目资金仍然存在缺口,县财政对教育融资还本付息压力巨大。二是洱源经济总量小,财政十分困难,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总体要求与实际投入的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仍然存在投入不足、基础能力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
(二)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基本均衡得到大力改善,但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离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差距仍然较大。二是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设备老化、陈旧,音体美教室面积不足、运动场地较为简陋等问题。三是部分公办幼儿园,尤其是附属幼儿园办学条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配置以临聘教师为主,玩教具缺少、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
(三)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按照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全省中小学统一编制标准和创新管理的若干意见》(云编办〔2017〕31号)编制标准,全县中小学阶段编制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整合难度非常大。2020年通过“6·13”专项招聘的68名教师编制尚未落实。我县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招聘教师仅为7名,加之退休人员不断增加,部分义教学校人员紧缺出现排课难的情况。二是坝区镇乡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义务教育阶段音体美、英语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情况。三是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仍须持续用力。
(四)学校精细化管理程度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我县在抓学校常规管理、校园文化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深入落实管理细节、规范管理流程、细化管理责任、消除管理薄弱环节等方面仍显不足,在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五)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最为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县从责任落实、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教研教改等方面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有了较大提升,但因优质生源外流严重、教育改革攻坚难等问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多方争取,积极筹措项目资金。一是充分发挥“跑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请示汇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项目及资金支持,切实减轻县财政还本付息资金压力。二是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千方百计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资金安排上在确保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补齐短板,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严格对照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要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和项目倾斜,对标对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夯实全县教育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督导评估,通过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等级动态管理和严格年检审批程序等措施,促进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大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教师的招聘力度,继续实施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及转岗培训制度,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二是积极向上争取编制并继续强化县域内编制调剂,将因为城镇化进程造成城区学校、镇乡所在地学校学生人数增加而部分乡村学校学生逐年递减,原有教师编制数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学校进行合理调剂,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逐步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持续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能力。
(四)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竭力解决学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困难问题。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着力提升办学理念,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健全制度体系,形成现代管理机制。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加强课程管理,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抓实学校德育工作,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