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财政局
2023年粮食风险基金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中共洱源县委 洱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洱发〔2020〕12号)、《洱源县财政局关于印发<洱源县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洱财绩〔2022〕5号)、《洱源县财政局 洱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洱源县支行关于印发<洱源县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洱财建〔2022〕72号)、《洱源县财政局关于印发<洱源县县本级粮食风险基金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洱财建〔2022〕14号)和《洱源县财政局 洱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洱源县县级政府储备粮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洱财建〔2021〕30号)的要求,结合自身职责,对洱源县财政局2023年粮食风险基金投入、资金拨付、资金监管、资金使用成效等目标值完成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通过对2023年粮食风险基金各级财政投入及补贴支出项目年度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情况比对分析,本次绩效评价梳理分解并整合形成了洱源县财政局粮食风险基金项目绩效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分解整合后绩效目标为:一是保障县级储备粮242.3万公斤的储备任务,其中:粳稻140万公斤、玉米84.3万公斤、粳米18万公斤;二是保障年度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任务,轮换品种及数量:粳稻轮出、轮入49.4192万公斤,玉米轮出84.3万公斤、轮入60万公斤;三是保障及时足额支付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利息;四是盘活粮食风险基金,积极消化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额度,减少贷款利息支出。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储备粮应急保障功能,在出现自然灾害时,确保救灾救济粮油及时到位。
绩效指标情况详见下表: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4个一级指标:决策、过程、产出、效益;11个二级指标: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满意度;23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情况及分值权重详见附件1。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根据评价情况,本次绩效评价设置的14个绩效指标中,轮换计划完成率1个指标正在实施中,自然损耗率、资金拨付及时率2个指标部分完成,剩余11个指标均已完成。详见下表:
表2: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表
绩效指标 |
指标值 |
指标实现情况 |
完成情况说明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
产出指标 |
产出数量 |
资金到位率 |
100% |
完成 |
2023年,洱源县粮食风险基金财政投入预算244万元,实际到位245万元。 |
储备规模完成率 |
100% |
完成 |
2023年,洱源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完成粳稻140万公斤、玉米84.3万公斤、大米18万公斤储备任务。 |
||
轮换计划完成率 |
100% |
实施中 |
评价期,粳稻已轮出、尚未轮入,处于轮空期;玉米按照轮换计划正在挂牌中;大米已按计划完成轮换,并验收。 |
||
挂账利息支付率 |
100% |
完成 |
2023年,支付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利息共计25.41万元,年度内未发生逾期支付情况。 |
||
产出质量 |
基金管理规范率 |
100% |
完成 |
基金预算编制科学、分配合理、拨付合规、核算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效。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决策”、“过程”的相关二级指标进行考评。 |
|
|
质量达标率 |
合格 |
完成 |
根据检测报告,存储粮食质量达标。 |
|
自然损耗率 |
≤0.2% |
部分完成 |
①计划轮出玉米库存(当年入库数量)84.3万公斤,因尚未出库,本次不能进行评价。②轮出粳稻库存(当年入库数量)49.4192万公斤,实发(出库)48.51万公斤,实际损耗数0.9092万公斤。计算损耗:一是水分损耗,入库水分14.6%(不符合质量标准)、出库检验水分12.9%,水分减量=49.4192×(14.6%-12.9%/1-12.9%)≈0.9645万公斤,水分减量损耗已大于实际损耗,损耗原因是水分减量;二是自然损耗,自然损耗量=0.9092-0.9645=-0.0553万公斤,小于零,视为不存在自然损耗,自然损耗率因此也在0.2%以内,得3分;三是自然损耗量小于定额损耗量,无超耗。 ③粳稻入库水分14.6%,高于标准值14.5%,不得分。 |
||
产出时效 |
资金拨付及时率 |
100% |
部分完成 |
县级储备粮补贴资金申请时间与规定有差距,不得分;补贴资金审批、拨付合规及时。 |
|
效益指标 |
社会效益 |
粮食质量安全事故 |
0起 |
完成 |
未发生粮食质量安全事故。 |
承储企业对县级政府储备粮安全进行投保 |
100% |
完成 |
承储企业对县级政府储备粮的安全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理州分公司进行了投保 |
||
粮食储存事故 |
0起 |
完成 |
未发生粮食储存事故。 |
||
粮食市场价格是否出现异常波动 |
不发生 |
完成 |
未出现价格异常波动和粮食供应脱销断档的情况。 |
||
经济效益 |
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当年消化额度占上年挂账余额比重 |
>0 |
完成 |
上年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共计849.11万元,2023年消化额度52万元,占上年挂账金额比重为6.12%,大于零。 |
|
满意度 |
关联方满意度 |
≥90% |
完成 |
满意度为100%。 |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公开情况
洱源县财政局2023年粮食风险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3分,根据《洱源县县本级粮食风险基金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评价等级为“优秀”。一级指标具体得分情况详见下表:
表1:绩效评价得分情况表
一级指标 |
指标分值 |
评价得分 |
得分率 |
决策 |
18 |
18 |
100% |
过程 |
20 |
19 |
95% |
产出 |
35 |
29 |
83% |
效益 |
27 |
27 |
100% |
合计 |
100 |
93 |
93% |
本次绩效评价结果信息将严格按照《洱源县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洱源县县本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在绩效评价报告通过审核后20日内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情况可在洱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查看。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本次绩效评价没有未完成的绩效目标,但在三级指标“自然损耗率”评价过程中,发现粳稻入库水分检验值14.6%超出标准值14.5%的情况(标准值为≤14.5%),入库粳稻水分指标不达标。
根据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提供的《粮油损耗报告表》及交易《验收确认单》:①轮出粳稻库存(当年入库数量)49.4192万公斤,实发(出库)48.51万公斤,实际损耗数=49.4192-48.51=0.9092万公斤;②入库水分14.6%(不符合质量标准),出库检验水分12.9%,水分减量=49.4192×(14.6%-12.9%/1-12.9%)≈0.9645万公斤;③自然损耗量=0.9092-0.9645=-0.0553万公斤,小于零,视为不存在自然损耗;④定额损耗量=49.4192×0.2%≈0.0988万公斤;⑤超耗量=-0.0553-0.0988=-0.1541万公斤,自然损耗量小于定额损耗量,不存在超耗。水分减量已大于实际损耗数,损耗原因是水分减量。
建议:洱源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应着力于提升县级储备粮入库粮质,切实加强检验、计量等出入库环节管理,确保储粮入库质量及储粮安全,降低损耗。
相关公式及指标解释备注:
①实际损耗数=入库数量-出库数量;
②水分(杂质)减量=粮食入库数量×(入库水分(杂质)%-出库水分(杂质)%)/(1-出库水分(杂质)%);
③自然损耗量=入库数量-出库数量-水分(杂质)减量;
④定额损耗量=入库数量×自然损耗定额%;
⑤超耗量=自然损耗量-定额损耗量;
⑥粮食自然损耗定额:储存半年以内的不超过0.1%,储存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不超过0.15%,储存一年以上的不超过0.2%。
五、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1.困难:一是承储企业、发改和财政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性不高,落实绩效管理相关工作要求有差距;二是各相关部门在绩效管理组织实施上统筹不够,投入上人力、物力支撑不足,工作上财务、业务部门未形成合力,专业上能力、技术短板明显。
2.建议:一是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培训力度,强化绩效管理氛围,树立绩效管理意识,主动依靠外部专业力量,学习、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丰富工作成果;二是加强绩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力度,密切部门间的分工及合作,提高工作协调性,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流程制度,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附件: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绩效评价绩效目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