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p99095900/2025-00015
  • 发文机关:洱源县财政局

洱源县财政局2024年粮食风险基金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09   浏览次数:   【字体:

洱源县财政局2024年粮食风险基金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中共洱源县委 洱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洱发〔2020〕12号)《洱源县财政局关于印发<洱源县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洱财绩〔2022〕5号)、《洱源县财政局 洱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洱源县支行关于印发<洱源县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洱财建〔2022〕72)、《洱源县财政局关于印发<洱源县县本级粮食风险基金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洱财建〔202214洱源县财政局 洱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洱源县县级政府储备粮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洱财建〔2021〕30,结合自身职责,对洱源县财政局2024粮食风险基金投入、资金拨付、资金监管、资金使用成效等目标值完成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通过对2024年粮食风险基金各级财政投入及补贴支出项目年度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情况比对分析,本次绩效评价梳理分解并整合形成了洱源县财政局粮食风险基金项目绩效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分解整合后绩效目标为:一是保障县级储备粮218万公斤储备任务,其中:粳稻140万公斤、玉米60万公斤、粳米18万公斤;二是保障年度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任务,轮换品种及数量:粳稻43.6万公斤,玉米无轮换计划,粳米18万公斤;三是保障及时足额支付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利息;四是盘活粮食风险基金,积极消化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额度,减少贷款利息支出。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储备粮应急保障功能,在出现自然灾害时,确保救灾救济粮油及时到位。绩效目标表详见附件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4个一级指标:决策、过程、产出、效益;11个二级指标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满意度;23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情况及分值权重详见附件1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根据评价情况,本次绩效评价设置的14个绩效指标中,轮换计划完成率1个指标正在实施中,自然损耗率、资金拨付及时率2个指标部分完成,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当年消化额度占上年挂账余额比重1个指标未完成,剩余10个指标均已完成。具体完成情况详见附件3。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公开情况

洱源县财政2024年粮食风险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1分,根据《洱源县县本级粮食风险基金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评价等级为“优秀”。一级指标具体得分情况详见附件4。

本次绩效评价结果信息将严格按照《洱源县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洱源县县本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在绩效评价报告通过审核后20日内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情况可在洱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查看。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本次绩效评价三级指标未完成1个。相关指标设置内容及指标值为: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当年消化额度占上年挂账余额比重>0;评价期实际执行情况是: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当年消化额度占上年挂账余额比重=0;绩效评价结果:上年年末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余额共计797.11万元,2024年消化额度为零,未完成当年消化额度占上年挂账比重大于零的绩效目标。

原因主要是2024年粮食风险基金县级预算资金101万元到年底12月17日才拨入洱源县财政局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以下简称专户),县级预算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了:一是年内专户存款一直处于较低保障水平运行;二是在确定是否有条件动用粮食风险基金结余消化政策性财务挂账额度、消化多少额度、何时向县人民政府汇报并提交请示等工作环节上不能有效作出决策和行动,最终错失在年内完成该项绩效目标任务的时机。

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需要财政部门按规定将年度经建股代编的粮食风险基金县级年初预算资金及时、足额拨入专户,确保全县粮食风险基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二是发改、财政部门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年内粮食风险结余情况,提早谋划,拟定方案,积极汇报,力争推动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额度逐年实现消化,减少县级财政不必要的贷款利息补贴支出,节约成本,提高粮食风险基金使用效益。

另外,在三级指标“自然损耗率”评价过程中,发现粳稻超耗0.2268万公斤。根据承储企业提供资料:轮出粳稻库存(当年入库数量)43.6万公斤,实发(出库)42.736万公斤,实际损耗数0.864万公斤。计算损耗产生原因:一是水分损耗,入库水分13.9%、出库检验水分12.8%,水分减量=46.3×(13.9%-12.8%/1-12.8%)≈0.55万公斤;二是自然损耗,自然损耗量=0.864-0.55=0.314万公斤,自然损耗率=0.314/43.6=0.72%,已超过“自然损耗率在0.2%以内”的标准,定额损耗量=46.3×0.2%=0.0872万公斤,超耗量=0.314-0.0872=0.2268万公斤。

建议:洱源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应切实加强县级储备粮轮换检验、计量等出入库环节管理,确保轮换粮自然损耗量及自然损耗率控制在《粮食损耗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的合理范围内。

五、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1.困难:一是承储企业、发改和财政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性不高,落实绩效管理相关工作要求有差距;二是各相关部门在绩效管理组织实施上统筹不够,投入上人力、物力支撑不足,工作上财务、业务部门未形成合力,专业上能力、技术短板明显。

2.建议:一是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培训力度,强化绩效管理氛围,树立绩效管理意识,主动依靠外部专业力量,学习、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丰富工作成果;二是加强绩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力度,密切部门间的分工及合作,提高工作协调性,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流程制度,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附件: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绩效评价绩效目标表

3.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表

4.绩效评价得分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