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次会议文件(十五)
——2024年9月23日在洱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上
洱源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洱源县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2023年,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梳理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工作。2023年全县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总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情况
1.县属国有企业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县纳入监管的国有企业共16户,其中国有企业15户、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1户,具体情况详见附件1。
2.企业国有资产情况和经营情况。(1)资产负债总体情况。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全县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1.22亿元,较上年下降9.48%,其中:流动资产36.87亿元,较上年下降18.68%;非流动资产14.35亿元,较上年增长14.17%;全县国有企业负债总额37.62亿元,较上年下降13.85%,其中:流动负债13.08亿元,较上年下降8.11%,非流动负债24.54亿元,较上年下降16.92%;全县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13.60亿元,较上年增长2.64%;全县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3.46%。(2)经营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县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117.97万元,较上年下降11.41%;营业总成本5073.13万元,较上年增长2.73%;利润总额亏损1239.10万元,较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亏损957.54万元增加亏损281.56万元;净利润亏损1266.07万元,比上年同期净利润亏损977.25万元增加亏损288.82万元,亏损增长22.81%。具体情况详见附件2。
因企业户数有变化及部分企业调整了期初数,导致国有企业汇总指标期初数有调整。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情况。(1)总体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独立编制机构数140个,独立核算单位121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计(账面净值,下同)63.74亿元,较上年下降0.08%,负债总计21.93亿元,较上年下降2.72%,净资产41.81亿元,较上年增长1.37%。按单位性质资产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单位国有资产44.15亿元,占69.27%;事业单位国有资产19.59亿元,占30.73%。资产构成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22.76亿元,较上年下降8.61%,占资产总额35.7%;固定资产9.87亿元,较上年增长2.99%,占资产总额15.48%;在建工程15.48亿元,较上年增长6.10%,占资产总额24.29%。无形资产4033.09万元,较上年增长4.09%,占资产总额0.63%;公共基础设施14.23亿元,占资产总额22.32%,主要反映已入账公共基础设施,大部分为公路资产;保障性住房9073.22万元,占资产总额1.42%;其他资产979.84万元,占资产总额0.15%。固定资产构成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期末原值17.38亿元,累计折旧7.51亿元,净值9.87亿元。土地、房屋及构筑物净值8.68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的88.01%;设备净值7992.91万元,占8.10%,其中:车辆1364.05万元,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1030.21万元;文物和陈列品净值112.54万元,占0.11%;图书档案779.47万元,占0.79%;家具和用具净值2894.08万元,占2.93%;特种动植物53.16万元,占0.05%。(2)具体管理情况。2023年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情况、资产使用情况、资产处置情况、资产收益情况详见附件3。(3)重点资产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土地资产情况、房屋资产情况、车辆资产情况、在建工程情况等详见附件4。
2.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1)政府储备物资。我县2023年底政府储备物资包括储备粮、救灾物资、防汛物资、防火物资等,具体情况详见附件5。(2)公共基础设施。我县2023年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具体情况详见附件6。(3)文物文化资产。洱源县文物文化资产有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种,不可移动文物136处,可移动文物836件(套),具体情况详见附件7。(4)保障性住房。2008年—2015年我县共新建保障性住房3810套(其中:廉租住房1878套、公共租赁住房1932套),分布在县城规划区内2918套,其余892套住房分布于茈碧湖镇以外的8个乡镇,项目总投资4.69亿元。其中属于住建部门管理的资产有3677套,乔后镇公租房135套与乔后盐矿公司、邓川镇公租房50套与蝶泉公司属政企共建,政府占比分别为26%和33.63%,按比例计算,企业占133套。每年租金收入约859.34万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主要情况
1.土地资源资产(自然资源部门口径)。根据《洱源县202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国土总面积251508.16公顷,国有土地26152.99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0.4%,具体如下:一是耕地1109.26公顷。其中,水田39.79公顷、水浇地17.67公顷、旱地1051.8公顷。二是园地113.55公顷。其中,果园96.51公顷,其他园地17.04公顷。三是林地15912.01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2601.45公顷、灌木林地2949.02公顷、其他林地361.54公顷。四是草地4779.41公顷。五是湿地32.01公顷。其中,滩涂18.96公顷、沼泽地13.05公顷)。六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99.3公顷。其中,建制镇410.52公顷、村庄410.16公顷、采矿用地29.03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9.59公顷。七是交通运输用地674.92公顷。其中,公路用地674.49公顷、港口码头用地0.43公顷。八是水域及水工建筑用地2020.5公顷。其中,河流水面423.93公顷、湖泊水面947.05公顷、水库水面588.19公顷、坑塘水面46.78公顷、沟渠3.0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11.53公顷。九是其他612.03公顷。
收储土地资产情况:2023年年初结转42.1367公顷,当年新增164.7813公顷,当年供应150.107公顷,实现土地出让价款收入2891万元,年末储备面积56.811公顷。
2.矿产资源。洱源县境内矿产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钛、岩盐、铜、铁、大理石材、硅藻土、地热水、砂石、粘土等矿种。具体情况详见附件8。
3.森林资源(林草部门口径)。全县林业用地156571.0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25%,森林覆盖率达49.66%,乔木林地面积124888.64公顷(有林地面积暂无法核实),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9.66%,公益林面积73646.67公顷,占29.28%。
具体情况详见附件9。
4.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部门口径)。全县湿地面积共计4586.27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189.80公顷,人工湿地396.47公顷。(自2014年起每年对湿地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核查,2022年起湿地监测工作统一采用国土“三调”融合后的数据,地类发生重大变化,因此,2023年湿地面积以2021年湿地面积为准。)
5.草原资源基本情况(林草部门口径)。洱源县草原总面积24710.64公顷,其中,高寒草甸13.87公顷,山地草甸22345.64公顷,暖性草丛101.21公顷,暖性灌草丛855.42公顷,热性草丛380.95公顷,热性灌草丛1013.55公顷。具体情况见附件10。
6.水资源。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3.91亿立方米,可用水资源量20.47亿立方米。具体情况详见附件11。
7.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我县自然保护地有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大理风景名胜区、洱源西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洱源海西海州级自然保护区、洱源茈碧湖州级自然保护区、洱源黑虎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洱源罗坪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洱源西罗坪州级自然保护区。具体情况详见附件12。
8.野生动植物资源。随着洱源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县野生动植物资源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近年来的保护,呈现生物发展多样性的态势。具体情况详见附件13。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
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县国投集团稳步发展,各项运营业务顺利开展,国有企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1.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2023年2月16日完成洱源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登记,与已完成组建的县国投集团公司、县城乡投公司初步形成城乡建设、农业产业等产业板块的构建,逐步向“1+5+X”的三级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发展。
2.做大做强县国投集团公司。县国投集团公司持续加强与大理荣源投资有限公司、大理宏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理州山水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着力推进洱源县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洱源县温泉水热联供中心、大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将进一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大理宏福现代产业园为代表的优质产业项目的落地投产,为洱源下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实施劳务派遣项目,为调节洱源县劳动力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的用工效率和管理效率,县城乡投公司于2022年11月16日获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2023年2月正式开展劳务派遣业务,主要解决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劳务用工人员聘用问题,年内共支付劳务派遣费用413.06万元。四是根据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洱源县邓川沙坝市场产权划转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2023年9月,完成县商务局和县国投集团公司邓川沙坝市场经营权移交工作,县国投集团公司顺利举办疫情暂停以来首次渔谭会会期。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一是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清查盘点工作。2023年4月印发了《洱源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洱财资〔2023〕7号),督促各单位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日常工作,同时深入开展资产盘点清理工作,资产数据信息与实物、财务数据、决算数据进行比对核实,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并进行整改。对各单位提请的资产报废等事项按照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批,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基础数据质量。二是根据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部署,开展洱源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整改工作。于2023年9月印发了《洱源县财政局关于认真做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洱财资〔2023〕29号),组织全县111家行政事业单位针对资产管理10个方面问题即:闲置仍新购同类资产、超预算配置资产、资产未及时入账(转固)、内控制度未建立、未设置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信息填列不准确账实不符、资产未及时处置、资产使用及处置收益上缴不及时、资产闲置未盘活出租出借、未经审批进行深入细致的自检自查及整改落实工作,根据各部门自检自查,有17家单位存在资产未及时入账(转固)、未设置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信息填列不准确或账实不符、资产未及时处置四个方面共24个问题,除由于机构改革、办公地点搬迁资产移交不规范形成账实不符问题难以整改外,其余问题已整改完毕。通过整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压实各单位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树牢部门自觉主动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意识。三是为切实把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落到实处,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于2023年9月份印发了《洱源县财政局关于同步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通知》,要求全县各预算单位开展资产配置预算,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进行,结合单位资产存量和业务需要对单位资产配置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凡未纳入购置预算的原则上不予购置,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工作,做到精简节约、有效利用。四是圆满完成行政事业单位2023年1-12月月报和2023年度资产年报编报、审核、汇总、分析工作,并督促各单位对编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整改,进一步提高了数据质量。五是加强与审计部门的沟通、联系。认真梳理并及时提供审计部门需要的数据、资料,针对审计提出问题,加强与部门沟通,督促部门认真整改落实,部门资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按照初始构建成本核算,交通部门已将公路资产571条分别入账,账面价值合计14.21亿元,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更新。二是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度久远,并且部分设施经多次改扩建,无法确定原始成本,住建部门以暂估价进行入账,具体入账情况如下:绿化65.58万平方米,账面价值2.63亿元。城市照明设施2290杆,账面价值1595.56万元。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厂办公楼1栋,账面价值3373.68万元。排水管道92.36千米,价值9003.73万元。城市桥梁4座,240平方米,账面价值355.00万元;城市道路97.53万平方米,账面价值10.47亿元。三是根据水库造价投资和水费收入、除险加固投资、扩建等情况核算,茈碧湖水库按12.06亿元入账,海西海水库按8.37亿元入账,三岔河水库按1.04亿元入账。小型水库17座中新建凤羽河水库和绿茵塘水库按实际投资记账,其余15座(上村水库、新马水库、老马涧水库、弯龙塘水库、松源水库、大叶坪水库、锣锅坪水库、洗马塘水库、大盆塘水库、四十里铺水库、月亮坪水库、协和水库、九龙塘水库、五集水库、南塘子水库)按水库造价投资6元/m³估算和水库除险加固投资以及水费收入等情况核算,已分别入账,17座小型水库账面价值合计2.13亿元。四是防汛抗旱储备物资由水务局统一管理,建立台账。储备粮由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管理入账。应急救灾物资由发改局管理,建立台账,记入政府储备物资进行管理。森林防火物资入县林草局防火物资储备库统一管理。五是文物文化资产目前仅建立了台账,由于缺乏参考价值未入账,待上级部门明确记账依据后及时入账。六是2021年7月县政府研究同意将22套保障性住房小区产权划拨住建部门,住建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和聘请第三方对22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开展相关工作后出具财务竣工结算报告,由于部分项目未完成竣工结算,导致无法出具财务竣工结算报告,未完成竣工结算的项目拟采用暂估入账方法进行入账,截止2023年末,已完成金颐香榭小区保障性住房入账工作,账面价值合计9168.73万元,其余21个小区正在核实和完善相关手续。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
2023年,我县自然资源国有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各部门持续深入推进国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湿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1.守红线,资源保护理念进一步增强。一是2022年完成了全县“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实际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77.91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305.0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5.02%、12.13%;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54.39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9.99%;城镇开发边界规模16.7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67%。二是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耕地目标责任书。三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耕地用途管制有关要求坚决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做好耕地卫片、进出平衡、占补平衡相关工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四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履行自然资源打非治违工作职责。按照《云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暂行办法》和《洱源县矿产资源“打非治违”动态巡查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大动态巡查力度,与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常效联合联动机制,把已经关闭的29个非煤矿山作为巡查监管的重点,突出抓好洱海流域六乡镇非煤矿山巡查工作,兼顾其他矿山。使用智慧国土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日常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制止,采取日常巡查与节假日巡查相结合,日间巡查与夜间巡查相结合,加大巡查力度。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全覆盖、零容忍”,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从严查处一起。2023年度共开展动态巡查1438次(含镇乡),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19件(土地违法案件2件,已办结。矿产违法案件17件,7件已办结,正在办理10件)。
2.持续推进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一是发布2023年《关于全面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令》第1号总林长令,对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部署要求。建立县级林长提示单、县级成员单位年度落实林长制重点工作清单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报告机制,有效发挥县级各部门职能优势,推动林草工作发展。二是召开洱源县林长制领导小组会议暨总林长会议1次,及时调整县级林长3名,下发巡林工作提醒5份,开展县级林长巡林50次,建立县级林长推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11项,进一步提升林长履职效能。三是加强林长制督察检查,配合各级各部门开展林长制督察5次,对流域六乡镇森林防火工作和林长制工作开展实地督查检查1次。四是强化源头网格化管理责任,有效发挥村级林长、专管员和生态护林员“一长两员”作用,推动源头保护治理落地落实。以林长制为抓手,重点在生态修复治理、城乡绿美行动、森林资源保护上下功夫,推动“林长制”变“林长治”。五是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的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7.2万亩、人工造林1.2万亩项目到期县级检查验收工作,按时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及时将核实调查成果上报上级部门,并配合完成省州对我县天然林核实调查工作的抽查检查工作。六是聘请天保护林员243人开展246.64万亩森林管护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七是完成洱源县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工作。完成样线调查31条,总长190.42km,样方调查30个,调查物种555种,拍摄植物照片4959张。调查优良单株391株,优良林分34片,面积139.6公顷,标本采集:211号(196种,有5种重复),844份。调查古树26株,古树群3片,面积1103公顷。种质利用(民族植物学调查)29种。八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委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决策部署,结合部门实际开展清风行动,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巡查力度,在清风行动期间组织部门人员36人次,分别对辖区内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了严密巡查,巡查期间未发现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行为。9月1日至12月底结合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实际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并制定了《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结合此次专项行动,切实发挥部门职能职责,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3.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一是积极开展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共发放节水宣传材料3000余份,向群众现场提供水法律法规咨询和援助共100余人次。开展取用地下水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全县8178口地下井基本信息档案。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2023年度开展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70次,切实将水行政执法巡查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维护了全县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办理批复取水许可23件,2023年共征收水资源费294.7万元。二是强化开发建设项目依法办理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许可工作,2023年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23件,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相关要求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督促开发建设项目业主完成水土保持方案许可手续,规范开展水土保持方案验收备案工作;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577.51万元征收工作。
三、闲置资产盘活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一是为切实盘活国有资产,增强企业实力,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将原外贸小区、交通小区土地(价值480.32万元),水勘队、农机站小区(价值113.45万元)土地作价出资给县国投集团公司,县国投集团在两个地块上实施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并出租,实现资产盘活利用。二是不断整合优质资源,凸显资产价值,县国投集团公司对洱源县茈碧湖镇兴源路017号(原老社保局大院)业务用房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将临街办公楼一楼部分商铺、二楼办公区的部分国有资产面向社会公开招租,用于承租对象办公及经营,预计每年租金收入为14万元。三是加强闲置资产盘活,县属国有企业对存量资产充分研判利用价值,能出租尽量出租,增加企业收益。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方面。一是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于2023年9月份制定了《洱源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施意见》(洱财资〔2023〕28号),建立了国有资产盘活工作机制,及时处理部门到期资产出租请示,按照资产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租。二是通过全面摸底核实,进一步摸清各单位闲置资产情况。为抓实国有资产盘活工作,我县于2023年10月27日印发了《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洱源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的通知》,由财政局牵头,组织各单位深入开展资源资产清查工作,进一步深入实地、现场核实、梳理、研究本单位的资源资产情况和闲置资产情况,同时各单位根据清查结果撰写清查报告和填报报表。由财政局收集汇总后形成清查工作报告和资源资产情况报表,通过梳理,全县闲置土地及房屋共48项,并重点分析、研究闲置资源资产情况和盘活措施、难以盘活的原因等,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有序推进,推动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有效。各部门对资产盘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可盘活的资产积极主动进行盘活,对难以盘活的资产进行分析研究,对存在问题积极想办法进行化解,难以化解的汇报县委县政府研究讨论。财政部门按照管理职责,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会商,共同寻找最优路径,依法依规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和化解,着力排除资产盘活过程中的障碍,为顺利盘活闲置资产创造有利条件。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开展征地历史遗留问题清扫工作,盘活征而未批、批而未征的存量土地。加大土地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商、开发商来投资。二是过期矿业权清理及分类处置情况。2023年洱源县无新出让采矿权,同时,对过期矿业权认真进行了清理及分类处置工作,并完成了配号系统的标注工作。三是突出“生态”,切实做好矿山环境整治。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按照疏堵结合、精准整治的要求,分类施策,积极推动村镇周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地和谐,鼓励矿山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对于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求的优先享受用地、用矿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督促矿山企业严格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等原则,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一是党的建设有待加强。目前16户县属国有企业中只有国投集团、粮食购销公司、润源水务仅成立党支部,其他企业由于人员大都兼职,未成立党支部。县国投集团公司党委还不具备成立条件。对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建立、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不完善;在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纪律建设、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方面还需久久为功。二是县国投集团企业发展要素保障力度不够。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截止2023年末,注册资本共到位4038.92万元,其中货币出资3,100万元、实物出资938.92万元,货币资金主要用于对外投资,公司自主发展业务少,主要通过合资方式进行项目推动,制约了公司业务拓展。三是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由于建设2.6万吨勋庄储备粮库和经营债务负担沉重,经营发展困难,债务涉诉问题较多,企业运营举步维艰,存量资产位置不优,盘活困难。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一是我县原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目前中央、省、州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新办法及配套办法,将行政单位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及部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职能划转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由于我县原先没有成立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现在正在筹建,但是由于全县编制极其紧张,部分关系有待理顺等原因,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尚未出台。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意识虽然已逐步增强,但仍有部分部门重视不够,将资产管理作为简单的一项日常工作,资产管理人员变动移交不及时、不全面,导致后续管理账实不符问题解决难度较大。三是县财政局在职能增加而人员编制缩减情况下,1人1股和1人多股情况较多,单位内部人员调剂难度较大,在当前提倡精细化管理,业务较多情况下,股室难以切实履职到位。
2.部分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意识不强,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不规范、不到位。一是虽然通过多年的资产管理规范工作,但仍有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未建立,未设置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工作缺位,只是应付性的开展工作,在人员变更、单位撤并、出租资产到期情况下,未及时交接、清理到位。二是部分单位不学习、不掌握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导致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中存在未经审批擅自配置资产或超标准配置资产及未经审批擅自将资产出租出借、出让、报废、划拨、拆除等问题。三是部分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卡信息不全或错误,信息卡与实物无法对应,新增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入账不规范,已报废、损毁资产不及时核销,资产去向不明或随意搬动、随意丢弃,导致资产账实不符,无法核销,只能长期挂在账上。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保护耕地和坚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形势严峻。耕地“非农化”存量问题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核实整改任务重;补充耕地指标和水田指标不足,“占补平衡”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发展经济与保护林地的矛盾依然突出。林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亟待解决“树往哪栽”“钱从哪来”等问题,林草改革创新任务繁重。三是自然资源执法工作有待强化。案件查处过程中,由于执法监察工作职责限制,对一些案情难以深入彻查,取证比较难,盗采价值不好确定,开采破坏程序鉴定比较难。个别被调查人员不配合调查、做伪证,导致工作推进缓慢;执法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主要依靠牵头部门开展工作,部门之间配合不够默契,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联合联动机制合力,在工作上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等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四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部分职责划分不清,日常工作中沟通协作不够。自然资源范围广,管理难度大,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水务局、湿地管理局、苍山管理局等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够,各自为政的问题。
五、下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加强党员和支部日常管理工作,深化“红色匠人”技能党课,探索党建与业务结合新切入点,提振“闯市场、求发展、比业绩、增效益”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创新投融资理念,整合运作各类资源,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县属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长效机制,争取最大限度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汇报争取力度,从编制、人员上给予支持,增强人员力量配备,切实发挥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对县属国有企业的监督指导。
(二)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管理方面
1.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一是积极向县委汇报,落实中央、省、州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争取尽快成立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并将行政单位资产管理职能从财政部门划转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尽早出台洱源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配置、使用、处置3个配套办法,实现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政部门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二是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立资产管理机构,充实资产管理人员,设置专职资产管理人员,使财务人员的责任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相分离。三是充实财政局资产管理人员和国资委业务人员,增强履职能力。
2.通过审计、巡查、监督检查等方式督促各单位强化资产管理责任意识,规范日常管理行为。一是强化审计、纪检、财政等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监督力度,客观反映各单位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情况,督促各单位认真完成整改落实,提高各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意识,逐步规范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二是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办法的学习,通过例会学习、专题学习、网络培训等方式让领导和职工熟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避免国有资产管理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继续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理盘点工作,进一步发现各单位新增资产不及时入账,资产信息卡不完整,信息卡与财务账、资产实物不相符等情况,督促各单位认真完成整改落实。四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对各单位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审核审批。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深入挖掘耕地后备资源,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监管。二是持续抓牢抓实林长制重点工作落实,对表对标,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采取林长巡林、情况通报、实地调研督导、跟踪督办等形式强化组织领导和跟踪问效,督促推动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三是强化自然资源联合联动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巡查力度,采取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方式进行,对重点区域要进行不定期巡查,对节假日进行巡查并发放宣传材料,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一起。
特此报告。
附件1 洱源县2023年纳入监管的国有企业情况
|
||
序号 |
公司名称 |
主要经营业务 |
1 |
洱源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般项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企业管理;企业总部管理;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非融资担保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土地使用权租赁。 |
2 |
洱源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国有公产处置。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对县境内的国有资产进行规范性经营和管理业务活动。 |
3 |
洱源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要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资产经营租赁、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和咨询服务、实业投资、城市建设开发投资、土地收储和整理开发业务。 |
4 |
洱源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 |
主要从事粮食及其制品、食用油脂、农副产品的收购、销售、加工、储存业务。 |
5 |
洱源县原种场 |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繁育农作物良种、实验示范等工作,并完成每年州县农业部门下达的农作物试验、示范课题等推广工作。 |
6 |
洱源县龙华投资有限公司 |
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并对所投资项目进行经营管理。 |
7 |
洱源县玉泉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县域内旅游景区投资与管理;温泉及湿地项目旅游投资开发;酒店投资和管理;旅行社服务;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地产投资经营,旅游商品研发投资,旅游节庆、会展开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策划;文化艺术服务,网络宣传服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管理;工程管理服务;工程勘察设计、规划管理服务;城乡市容管理;绿化管理;公园管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序号 |
公司名称 |
主要经营业务 |
8 |
洱源县洱海保护投资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从事洱源县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项目资金投融资、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及对全县已建成的环保设施进行运营管理。 |
9 |
洱源县邓川工业园区工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项目管理、经营代理;仓储物流、信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塑料袋) |
10 |
洱源县腾源水利水电经营投资有限公司 |
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水利水电行政性资产经营管理;水利水电固定资产经营管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监理、质量检测;棚户区改造等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塑料购物袋)。 |
11 |
洱源县腾飞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城乡建设项目投资、开发、经营;其他项目投资、开发、经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维护;扶贫及其相关设施建设。 |
12 |
洱源县公共租赁住房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
公共租赁住房的投资开发、建设、租赁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停车场管理;房地产测绘;房屋运营、维护及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及管理。 |
13 |
洱源县环海生态农业运营有限公司 |
洱源县内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及运营管理;农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蔬菜、经济林果、中药材及苗木种植销售;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发;生态环保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 |
114 |
洱源县润源水务有限公司 |
自来水生产与供应;天然水收集与分配:饮料生产;食品销售;水力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一般项目:农村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水资源管理;灌溉服务;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水污染治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安装服务;生态保护区管理服务;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非融资担保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
序号 |
公司名称 |
主要经营业务 |
15 |
洱源县城乡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许可项目:房地产开发经营;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监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测绘服务;代理记账;食品生产;食品销售;旅游业务;成品油零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劳务派遣服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道路货物运输(网络货运)。一般项目:社会经济咨询服务;停车场服务;园区管理服务;集贸市场管理服务;非融资担保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土地整治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税务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房地产咨询;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物业管理;城乡市容管理;广告制作;建筑材料销售;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取得许可的培训);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成品油批发(不含危险化学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水污染治理;服装服饰批发;供应链管理服务;软件开发;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包装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116 |
洱源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许可项目:食品生产;食品销售;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作物种子经营;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菌种经营;水产养殖;家禽饲养;牲畜饲养;种畜禽生产;种畜禽经营;饲料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智能农业管理;智能农机装备销售;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初级农产品收购;农副产品销售;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食用农产品零售;非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中草药种植;中草药收购;地产中草药(不含中药饮片)购销;饲料原料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农业机械服务;农业机械销售;农业机械租赁;集贸市场管理服务;园区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非融资担保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附件2
附件3
洱源县行政事业单位2023年国有资产
具体管理情况
一、资产配置情况
2023年度,我县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固定资产11867.80万元(账面原值,下同)。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房屋和构筑物9208.94万元,占77.60%,主要是邓川中心校、右所中心校、炼铁中心校、乔后中心校、疾控中心、党校、文旅局等单位房屋及构筑物等建成投入使用并转入固定资产;配置设备2415.27万元,占20.35%;配置图书档案6.5万元,占0.05%;配置家具和用具224.41万元,占1.89%;配置特种动植物12.68万元,占0.11%。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新建6950.00万元,占58.56%;调拨546.87万元,占4.61%;接受捐赠13.20万元,占0.11%;其他方式新增4357.73万元,占36.72%。
2023年度,我县行政事业单位配置无形资产384.37万元。配置土地使用权269.53万元,配置计算机软件114.84万元。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371.50万元;调拨0.02万元;其他方式新增12.85万元。
二、资产使用情况
(一)资产自用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自用固定资产172637.14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9.35%,其中:在用172501.72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9.27%;闲置37.24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0.02%;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98.18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0.06%。自用无形资产5098.83万元,其中在用5097.51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99.97%;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1.31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03%。
(二)出租出借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1132.08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20%,主要为房屋资产出租。
三、资产处置情况
2023年度,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7701.66万元。主要是处置洱源县第一、第二自来水厂及市政配套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财政局原财政所资产划拨乡镇政府以及部分单位报废报损资产。
四、资产收益情况
2023年度,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收益333.88万元,主要为房屋资产出租收益;资产处置收益5920.89万元,主要为洱源县第一、第二自来水厂及市政配套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处置收益及部分单位已报废、淘汰资产处置残值收入。
附件4
洱源县行政事业单位2023年重点资产情况
一、土地资产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土地账面面积105.87万平方米,主要为教育、医疗用地和行政事业用地等,账面原值3723.05万元(部分单位土地缺少价值依据,故以名义价值1元入账),账面净值3345.33万元。从使用情况看,在用105.34万平方米,占比99.50%,出租出借0.53万平方米。
二、房屋资产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账面面积60.62万平方米,主要为教育、医疗用房和行政事业用房,账面价值99565.20万元,其中办公用房面积6.20平方米,占房屋的10.23%;业务用房面积49.47万平方米,占81.60%;其他用房面积4.95平方米,占8.17%。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59.76万平方米,占98.58%,出租出借0.72万平方米,占1.20%,闲置0.08万平方米,占0.13%,待处置0.06万平方米,占0.09%。
三、车辆资产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账面数量320辆,账面原值6325.29万元,账面净值1364.05万元,在用319辆,闲置1辆。
四、在建工程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账面在建工程154815.18万元,其中,在建115811.97万元,占74.81%,已投入使用39003.21万元,占25.19%。
附件5
洱源县2023年政府储备物资情况
1.储备粮。粳稻140万公斤;玉米84.3万公斤;动态储备大米18万公斤。此部分由粮食购销公司管理入账。
2.救灾物资。帐篷891顶,帐篷棉内胆100顶;帆布折叠床2334张,木板折叠床603床,钢丝折叠床66床,床垫2637床,棉被4250床,床上用品2330套,床单200,毛毯60床;棉大衣3829件,衣服1004套;彩条布355件;应急手电筒15个;雨衣397件,雨鞋198双;手提探照灯13个;强光巡检灯100个;移动桌椅100套;厕所帐篷3顶;轻型移动升级灯3台;便携式发电机2台,多功能升降高杆灯1部,抽水机2台。救灾物资由发改局统一管理,建立台账,未入账,在资产年报中未反映。
3.防汛物资。防汛抗旱储备物资11.55万元:编织袋29277条,价值4.39万元;桩木2431件,价值4.86万元;强光电筒150个,价值0.75万元;安全帽100顶,价值0.3万元;救生衣和雨衣313件,价值1.25万元。防汛物资由水务局统一管理,建立台账,未入账,在资产年报中未反映。
4.防火物资。森林防火物资共计4685件,总价值111.76万元:动力灭火水枪254台,价值28.3万元;阻燃服198件,价值3.9万元;作训鞋104双,价值3万元;风力灭火机95台价值24.5万元;动力水泵12台、助攻水泵1台、水带2km,价值40万元,迷彩服等森林防火物资4021,价值12.06万元。入县林草局防火物资储备库统一管理,未入账,在资产年报中未反映。
附件6
洱源县2023年公共基础设施情况
1.交通设施。全县公路网总里程为3502.179公里,由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两部分组成。国省道372.341公里(其中国道142.17公里:大丽高速51.6公里、上鹤高速4.57公里,大漾云兰高速30公里,214线56公里;省道有230.17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为3129.838公里,在网里程为1668.487公里,不在网里程为1461.351公里。在网里程中:一级公路有:7.933公里;二级公路有:5.067公里;三级公路有:20.321公里;四级公路有:1498.112公里;等外公路有:141.885公里。
1个等级客运站,9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
码头2个,为茈碧湖和西湖码头;航道16.6公里,茈碧湖航道共13.6公里,西湖航道共3公里。
2.水利基础设施。(1)水库20座,中型水库3座:茈碧湖水库,根据水库造价投资、水费收入及水库除险加固投资等估算价值合计120574万元;海西海水库,根据水库造价投资、水费收入及水库扩建投资等估算价值合计83749万元;三岔河水库,以实际建设投资计算价值合计10408.29万元。小型水库17座:为凤羽河水库、绿茵塘水库、上村水库、新马水库、老马涧水库、弯龙塘水库、松源水库、大叶坪水库、锣锅水库、洗马塘水库、大盆塘水库、四十里铺水库、月亮坪水库、协和水库、九龙塘水库、五集水库、南塘子水库。其中新建成凤羽河水库和绿茵塘水库按实际投资计列,其余15座按水库造价投资6元/m³估算和水库除险加固投资以及水费收入估列,17座水库估算价合计21340.33万元。(2)泵站1个,为三营镇九龙泵站。(3)堤防128公里,主要包括弥茨河、弥苴河、凤羽河、28条干支流等。(4)水闸2个,为牛街乡大同闸和茈碧湖镇大山凹闸。(5)水土保持工程3个,为白柳河、白沙河、茄叶河。
3.市政基础设施。县城内已建成道路共计35条(不含小区巷道),其中主干道7条,次干道4条,城市支路23条,街坊路1条。县城建成区面积6.45平方公里,建成路网长度达37.2672千米,路网面积975342.15㎡、路网密度达5.78公里/平方公里,县城道路面积率为15.12%。城市桥梁4座,城市照明9920盏,园林绿化655829.5平方米,污水处理厂2座,目前已停运,排水管网92.36千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个,垃圾中转站1个;县城公共厕所16个。
附件7
洱源县2023年文物文化资产情况
洱源县不可移动文物136处,分别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德源古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为段信苴宝摩崖碑、九气台真武阁、旧州三塔、凤羽古建筑群、灵鹫寺、马家祠堂,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为中所德源桥、邓川文庙、邓川乡贤、旧州高节坊、阿氏五世墓表碑、洱源文庙(含城隍庙)、牛街摩崖碑群、乔后清真寺、乔后杨家大院、乔后盐矿建设硐工业遗址、包大邑本主庙、菜园村凌云阁、弥苴河水利工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为巡检塔、梅城石塔、镇蝗塔、王崧墓、何邦渐墓、凤羽火葬墓群、标楞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09处;可移动文物836件(套),分别为二级文物3件(套),三级文物60件(套),一般文物为769件(套),未定级4件套。
附件8
洱源县2023年矿产资源情况
洱源县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有钛、岩盐、铜、铁、大理石材、硅藻土、地热水、砂石、粘土等矿种。
能源矿。地热:主要分布在牛街乡、三营镇、茈碧湖镇和右所镇的下山口、团结等地;煤矿:主要有牛街福和煤矿和太平煤矿、三营石岩煤矿、乔后红塘煤矿、炼铁前甸煤矿等。
金属矿。铁矿:主要有右所焦石马头湾铁矿、炼铁田心凸凹铁矿、中罗坪白马石铁矿等。现已开发利用的右所焦石马头湾铁矿储量达32万吨;铜矿:主要分布在牛街清吉登、乔后柴坝、江溪、铜厂沟、西山团结丕坪等地。现已开发利用的牛街清吉登铜矿储量24.8万吨;钛矿:主要分布在邓川中和落箐涧、旧州象鼻山至右所腊坪、凤羽屯后青源洞一线山脉的132平方公里范围内。现已探明储量达190万吨;金矿:主要分布在三营南大坪至马头湾、炼铁溪灯坪等地,其中炼铁溪灯坪金矿已探明储量金属2.8吨;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乔后寨上、弥勒、凤羽青源洞等地。
非金属矿。盐矿:主要分布在乔后镇,储量达2757.42万吨;大理石矿:主要有右所焦石黑金花石(储量达328.2万m³)、茈碧米黄大理石(储量达2.6万m³)、乔后骑龙山大理石(储量达6.43万m³)、右所腊坪青石材矿(储量达43.6万m³);硅藻土:主要分布在凤羽镇境内,已探明储量达28.6万吨。
砂石粘土:全县各镇乡境内均有分布。
附件9
洱源县森林资源情况
森林面积为124890.36公顷,蓄积为92321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66%。按权属分,国有面积为15680.68公顷,蓄积为953940立方米;集体面积为109209.68公顷,蓄积为8278160立方米。按起源分,天然面积为53179.60公顷,蓄积为3504599立方米;人工71710.76公顷,蓄积为5727501立方米。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云南省2021年森林资源状况》,2021年森林资源监测,基础数据为林地“一张图”与“三调”融合数据,原“一张图”林地面积189109.7634公顷,对接融合后林地面积156571.05公顷,减少了32538.7134公顷,原“一张图”森林面积147529.5876公顷,对接融合后森林面积124890.36公顷,减少22639.2276公顷,相当于森林覆盖率减少8.68%。2022年、2023年开展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截至目前数据未发布。2024年正在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
附件10
洱源县草原资源情况
洱源县草原资源监测数据:洱源县草原总面积24710.64公顷,其中,高寒草甸13.87公顷,山地草甸22345.64公顷,暖性草丛101.21公顷,暖性灌草丛855.42公顷,热性草丛380.95公顷,热性灌草丛1013.55公顷。
洱源县草原平均综合植被盖度为82.25%,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82.57%,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82.92%,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76.67%。
洱源县草原草群平均高度为7.3厘米,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6.2厘米,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30.2厘米,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10厘米。
鲜草总产量5.9万吨,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5.17万吨,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33万吨,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39万吨。
干草总产量1.88万吨,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1.63万吨,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11万吨,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13万吨。
可食鲜草总产量4.96万吨,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4.23万吨,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33万吨,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39万吨。
可食干草总产量1.58万吨,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1.33万吨,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11万吨,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0.13万吨。
单位面积鲜草产量2387.8千克/公顷,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2313.13千克/公顷,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3484.93千克/公顷,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2831.67千克/公顷。
单位面积干草产量761.06千克/公顷,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729.38千克/公顷,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1201.37千克/公顷,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966.67千克/公顷。
单位面积可食鲜草产量2008.33千克/公顷,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1893.73千克/公顷,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3484.93千克/公顷,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2831.67千克/公顷。
单位面积可食干草产量638.53千克/公顷,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为594.23千克/公顷,暖性灌草丛草原类为1194.9千克/公顷,热性灌草丛草原类为966.67千克/公顷。
草原总面积包括国有和集体。
附件11
洱源县2023年水资源情况
洱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3.91亿立方米,可用水资源量20.47亿立方米,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茈碧湖、西湖等湖泊和海西海、三岔河等水库;全县分布着隶属于澜沧江、金沙江两大流域的三条水系共有10条主要河流(黑潓江、弥沙河、沙坪河、平头河、凤羽河、弥茨河、海尾河、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径流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重要支流92条(其中,洱海流域6乡镇有51条)。洱海入湖河道洱源县境内涉及弥苴河(包括上游主要支流海尾河、凤羽河、弥茨河)、永安江、罗时江三条,三条主河道及其主要支流总长度188公里,流域面积125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8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占洱海总入湖水量的59%。
附件12
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
1.云南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东南部,洱海上游,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0′28.92″~100°6′7.08″,北纬25°58′40.12″~26°2′8.00″之间,批复面积为949.78公顷,其中:生态保育区总面积为527.22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5.51%;恢复重建区总面积320.3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3.72%;科普宣教区总面积45.08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75%;合理利用区总面积53.24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61%;管理服务区总面积为3.93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41%。经洱源县人民政府确认后落图面积为949.84公顷。
2.大理风景名胜区
大理风景名胜区范围涉及大理市、洱源县、漾濞县、宾川县、剑川县、巍山县,风景名胜区面积总计1012平方千米,分为苍山片区和茈碧湖片区。洱源县境内由茈碧湖以及临近的山地和温泉组成。东以观音山山脊为界,北至梨园北侧,西以下碧山2300米等高线在官营村北接茈碧湖西岸,南至茈碧湖南岸线,九气台温泉作为独立景点,经洱源县人民政府确认后,县境内落图面积12673.09公顷,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9°54′16.93″~100°5′8.48″,北纬25°50′21.90″~25°59′42.34″之间。
3.洱源西湖省级风景名胜区
洱源西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及大理市境内,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由西湖、江尾、罗坪山三个片区和罗时江游览线(三片一线)组成。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发〔1996〕138号批准设立,设立时面积8000公顷。2023年10月《洱源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复,规划确定洱源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为:总面积8006.86公顷,由西湖、江尾、罗坪山三个片区和罗时江游览线组成,范围涉及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及大理市。地理坐标东经99°49′59″-100°06′29″,北纬25°54′04″-26°08′49″。西湖片区:西湖片区以高原湖泊——西湖为主体,包括湖中六村七岛及湖滨区域,整个西湖片区东至环湖路,南至温起线,西部及北部区域以湖区水面向陆延伸至山体2300米高程范围,整体形成一个闭合区域,面积707.98公顷。江尾片区:该片区为罗时江汇入洱海的入湖口,整体呈三角围合状,区域西侧以西景线为界,南至大丽线,东侧及北侧以大理市罗时江生态湿地外侧道路为界,面积73.41公顷。罗坪山片区:该片区主要包括罗坪山山体主体部分,东侧至罗坪山山脚,西至大唐集团风电项目范围外侧,面积7159.24公顷。罗时江游览线:该片区为罗时江及其沿线区域,河流北起西湖出水口以温起线为界,南至江尾罗时江生态湿地入水口,面积66.23公顷。
4.洱源海西海州级自然保护区
洱源海西海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源县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黄崇山东边的牛街境内。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9°56′27.82″~99°59′13.18″,北纬26°14′59.68″~26°18′6.19″之间。南海北坝,群山环抱,“四面为城”,明清时期是鹤庆府的八大名景之一。保护区范围包括海西海水域、湖滨带及部分面山,批复面积1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05公顷,占40.50%;缓冲区面积144公顷,占14.40%;实验区面积451公顷,占45.10%。经洱源县人民政府确认后落图面积为1015.07公顷。
5.洱源茈碧湖州级自然保护区
洱源茈碧湖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源县东北部,距县城2公里,西靠罢谷山,西南面临坝子。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9°55′27.43″~99°57′36.26″,北纬26°8′0.51″~26°11′8.12″之间。保护区范围包括整个茈碧湖水面及湖滨带,批复面积批复800公顷,其中:核心区413公顷,占51.6%,实验区387公顷,占48.4%。经洱源县人民政府确认后落图面积为818.73公顷。
6.洱源黑虎山州级自然保护区
洱源黑虎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洱源县炼铁乡境内,距县城50公里,北与乔后镇接壤,东至罗坪山林管所,南至平头山草涧林管所驻地,西与西山乡相连,涉及8个村委会。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9°44′28.11″~99°54′17.54″,北纬25°53′26.95″~26°3′46.04″之间,由空间上互不相连且相对独立的石明月、北邑村龙潭和黑虎山3大片5个地块构成。保护区批复面积6995.0公顷,其中:石明月片区面积1533.0公顷,北邑村龙潭片区面积1540.0公顷,黑虎山片区面积3922.0公顷。按功能区划分:核心区面积2414.3公顷,占34.5%;缓冲区面积1108.2公顷,占15.8%;实验区面积3472.5公顷,占49.7%。经洱源县人民政府确认后落图面积为7010.20公顷。
7.洱源罗坪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
洱源罗坪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洱源县罗坪山林管所境内,距县城38公里,西与炼铁乡接壤,东与罗坪山林管所的国家级公益林接壤。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9°51′46.85″~99°55′35.29″,北纬25°55′26.89″~25°59′52.58″之间。保护区批复面积71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99.2公顷,占55.1%;缓冲区面积121.3公顷,占16.7%;实验区面积204.5公顷,占28.2%。经洱源县人民政府确认后落图面积为728.59公顷。
8.洱源西罗坪州级自然保护区
洱源西罗坪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洱源县西部,清水朗山以东,黑潓江以西,涉及乔后镇和西山乡2个乡镇12个村委会。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9°33′15.80″~99°47′11.88″,北纬25°48′54.74″~26°13′42.29″之间。保护区分为小罗坪、凹道山、西罗坪山和彭麦地4个片区,保护区总面积9928.0公顷,其中:小罗坪片区面积1881.0公顷,凹道山片区面积3950.0公顷,西罗坪山片区面积2910.0公顷,彭麦地片区面积1187.0公顷。按功能区划分:核心区面积3076.0公顷,占31.0%;缓冲区面积1938.0公顷,占19.5%;实验区面积4914.0公顷,占49.5%。经洱源县人民政府确认后落图面积为9844.72公顷。
附件13
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
根据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省林草局公布的《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云南省各州市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年)》《云南省及其西部四州鸟市种类名录》,大理州各级自然保护地综合科考成果及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等相关资料,州林草局梳理出我州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共计32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7种。洱源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共计11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2种(国家一级4种、二级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1种(国家一级7种、二级54种)。我县通过建立各类保护地、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目前我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在92%以上。
附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