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MB1650996/2023-00081
  • 发文机关:洱源县洱海流域管理局

洱源县洱海流域管理局关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验收情况的公示(云南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精准、科学、依法和系统治湖的局面尚未形成,水质改善趋势尚不稳定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10-02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验收工作的函》的相关要求,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县级相关部门和流域六镇乡精心组织开展自查自验工作,对照《大理州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大办发〔2021〕21号)、《大理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调度工作的通知》(大环督字〔2021〕34号)、《中共洱源县委办公室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洱源县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的通知》(洱办发〔202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针对“云南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精准、科学、依法和系统治湖的局面尚未形成,水质改善趋势尚不稳定”的问题已整改完成。现将整改验收情况予以公示。

一、问题描述

“云南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精准、科学、依法和系统治湖的局面尚未形成,水质改善趋势尚不稳定”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

根据省州文件精神和要求,洱源县明确了7项整改措施:一是紧紧围绕湖泊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和“四个彻底转变”治湖新思路,牢牢紧扣“退、减、调、治、管”要求,组织编制洱海保护治理“一湖一策”方案、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二是实施洱海环湖城镇截污治污全覆盖行动,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抓好城市面山洪水疏导控制,加快完善城市雨污管网收集系统,逐步落实雨污分流,提升排水系统运行效能及效率,推动合流制区域溢流污染控制能力建设。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高沿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推动村庄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加快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四是深化内源污染治理,逐步消解内源污染影响,持续抓好重点水域蓝藻防控,保护与修复水生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湿地改造,发挥湿地功能。五是科学制定引水补水方案,提升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效改善湖体水质。六是深化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清水净湖巩固提升行动,逐步落实“美丽河道”建设。分期实施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入湖河道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及其保护范围内的湖滩、湿地、村庄、农田、生态调蓄带、湖滨缓冲带等区域清理整治,消除污染隐患。七是实施流域面山绿化工程建设。明确重点生态修复范围,加强流域面山森林抚育,提升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三、整改落实情况

根据《大理州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大办发〔2021〕21号)文件要求,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中共洱源县委办公室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洱源县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的通知》(洱办发〔2022〕2号),明确了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主体,全面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县级各相关部门和流域六乡镇按照整改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及时组织开展了相关问题的梳理排查和整改落实。

(一)紧紧围绕湖泊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和“四个彻底转变”治湖新思路,牢牢紧扣“退、减、调、治、管”要求,组织编制洱海保护治理“一湖一策”方案、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积极配合州洱管、水务部门做好保护治理规划和“一湖一策”方案的编制论证及审查审批工作。在州级部门征求意见过程中,对照洱源县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实际,对规划和方案提出相关修改意见建议1次6条。经过专家咨询审查、县市及部门意见征求、州政府常务会研究等程序,《洱海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于2022年9月21日由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云南省洱海“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于2022年8月22日由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

(二)实施洱海环湖城镇截污治污全覆盖行动,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抓好城市面山洪水疏导控制,加快完善城市雨污管网收集系统,逐步落实雨污分流,提升排水系统运行效能及效率,推动合流制区域溢流污染控制能力建设一是建档立卡情况洱源县洱海流域6镇乡城镇排水户共9101户,截至目前已完成现场排查和数据录入共6804户,占总任务量的75%。其中完成茈碧湖镇3380户,邓川镇1093户,右所镇1082户,三营镇48户,牛街乡1121户,凤羽镇80户。二是分类施策分区推进开展洱源县洱海流域城镇截污治污体系排查,现已完成排查并形成初步排查成果,根据排查情况分区域、分年度计划开展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洱源县2023年已完成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改造污水管网3公里,雨污分流改造3公里。三是加强排水许可管理2022年12月起洱源县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洱海流域城镇截污治污体系排查和城镇排水许可办理工作,洱源县累计排查城镇排水户6804户,累计核发排水许可证13份。四是补齐污水收集系统短板建设县城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完成投资约2000万元;县城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工程(二期)已完成设计施工(EPC)总承包公开招投标,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前期手续和梳理一期排查成果,即将进入截污治污体系施工设计和提升改造工程。其次建设右所集镇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完成投资约1400万元,计划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建设邓川集镇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已完成设计施工(EPC)总承包公开招投标,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前期手续和开展基础性排查工作,即将进入截污治污体系精细化排查和施工设计。五是建设2021年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1300万元,计划年内完成。

(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高沿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推动村庄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加快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192022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34214座,全县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83.71%,其中洱海流域6乡镇卫生户厕覆盖率95.29%,实现流域农村卫生户厕基本全覆盖(覆盖率95%左右)目标。4年来,累计新(改)农村卫生公厕375座,实现流域乡镇自然村和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全县611座农村公厕全部建立公厕管护制度,设置保洁员进行日常保洁,达到“三净两无一明”要求。二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全县采取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全县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75%,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50.35%共配置必要的公共垃圾收运设施(垃圾车、转运站或垃圾箱、房、桶等)620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简易)设施3基本满足各乡镇的运行需求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治理,无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共投入22.29亿元实施洱海流域城镇及村落污水收集处理PPP工程,在洱海流域6镇乡、52个坝区行政村、338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共建成7个集镇污水处理厂、96座(其中备用3座)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设施)。累计铺设截污管网868.8公里,新建化粪池47203口,配置吸污车159辆,实现日处理生活污水3.54万方。全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62.5%,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6.67%、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64.44%

(四)深化内源污染治理,逐步消解内源污染影响,持续抓好重点水域蓝藻防控,保护与修复水生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湿地改造,发挥湿地功能。一是为切实加强洱海流域水域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洱源县三湖进行水生态监测及渔业调查研究依据第一、二季度的调查结果以及西湖、茈碧湖、海西海水生物自然资源现状充分发挥“以鱼控藻、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的作用,2022年12月县运营公司在洱源茈碧湖外海投放10000斤鱼种,其中:草鱼7000斤,花鲢鱼1000斤,白鲢鱼2000斤;2023年2月,在洱源右所镇西湖、茈碧湖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分批次投放了控藻鱼类和土著鱼类,包括鲢鱼、鳙鱼、草鱼、土著春鲤及杞麓鲤共计32.5吨,于2月中旬投放结束。通过此次增殖放流工作,合理优化茈碧湖、西湖鱼类结构,提升不同鱼类对茈碧湖、西湖水环境保护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茈碧湖、西湖渔业生态资源,呵护茈碧湖、西湖生态平衡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坚持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相结合,不断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湿地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在三条主要入洱海河流两侧、重要湖泊周围、沿湖沿江村落下游建设和恢复湿地,让生活污水、农田尾水进入湿地沉淀净化后再进入河道,确保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提升改善。“十二五”以来,洱源县采用退耕还湿、退塘还湿、退经营还湿等措施,全面实施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工程。截至目前,洱源县累计投入8.6亿元,累计恢复和建设湿地2.47万亩三是强化湿地、库塘和隔离带等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适时开展库塘湿地沟渠清理和死亡水草打捞工作,提升污染拦截净化能力。积极采取人防、技防、机防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蓝藻水华防控,及时启动藻水分离站一期、二期运行,目前累计处理藻水358.3万立方米,藻泥量1073.8吨,确保西湖不发生大规模蓝藻水华。

(五)科学制定引水补水方案,提升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效改善湖体水质2023年初,县水务局积极配合州级部门做好我县三座中型水库水文等基础数据上报工作,确保《洱海流域2023年水资源调度运行方案》的编制。同时组织人员编制《洱源县三座中型水库水资源调度计划和方案》、《洱源县三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计划》、《洱源县三座中型水库3至5月应急补水方案》来强化水资源调度,做好水库受益范围内的供水保障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六)深化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清水净湖巩固提升行动,逐步落实“美丽河道”建设。分期实施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入湖河道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及其保护范围内的湖滩、湿地、村庄、农田、生态调蓄带、湖滨缓冲带等区域清理整治,消除污染隐患实施洱源县深化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清水净湖巩固提升行动主要实施了洱源县洱海入湖河道干支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凤羽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弥茨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弥苴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批复概算投资21346.49万元,治理长度59.74公里,项目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通过项目实施,切实改善了干流沿线的良田免受洪涝灾害之苦,确保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并有效清除河底淤泥,将有效减少河水富营养化,净化水质,显著推进“河长制”的实施,为洱海保护助力。

(七)实施流域面山绿化工程建设。明确重点生态修复范围,加强流域面山森林抚育,提升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实施洱源县2021年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实施了营造林任务0.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25万亩,项目建设期限为5年。项目建设总投资250万元,均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于2022年11月完成种植任务,进入养护期。通过建设项目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改善了工程区域的小气候和水资源分布状况,有效地降低了暴雨对地表径流及泥沙携带量,水分入渗量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有效地保护了项目区水库的长期安全运行,从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其次项目建设实施后,避免了局部土地的石漠化和沙化,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和避免泥石流的发生,有效地维护了国土安全,提高工程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四、整改结论

我县的:云南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精准、科学、依法和系统治湖的局面尚未形成,水质改善趋势尚不稳”问题整改已完成县级验收。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更高的站位扛牢使命担当。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退、减、调、治、管”治湖新思路、新要求,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入湖河流水质改善和负荷削减“双目标”,以革命性举措抓好洱海源头保护治理,逐步实现“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确保“十四五”期间,实现洱海水质基本保持在中营养状态,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Ⅱ类”的目标,坚定不移“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进以洱海源头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抓落实。切实有效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洱源县将一如既往的抓实涉及问题的整改,举一反三,加强和各方的统筹、协调,持续抓好各级各类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和资料收集归档工作,严格按照整改时限要求抓好整改落实和验收销号工作。

(三)在全民保护行动上有新突破。加大对《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宣传范围、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影响,接收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参与洱海保护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社会氛围。

  

                                   2023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