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洱源县统计局
2021年4月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冠感染疫情的严重冲击,洱海保护与流域转型发展,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等错综复杂的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县域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明显。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0854万元,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以下简称同比)下降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06384万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2365万元,同比下降18.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2105万元,同比增长0.9%。三次产业结构为39.2:17:43.8。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350659万元,同比下降4.7%,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4.9%。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2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46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7512公顷。粮食总产175467吨,同比增长0.15%;粮食平均单产425公斤,比上年减少1.5公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811万元,同比增长27.48%,其中:农业产值245785万元;林业产值12931万元;畜牧业产值354314万元;渔业产值468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093万元。
全县农村用电量759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76%;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800吨,同比增长24.1%;农药施用量89吨,同比增长34.85%,农膜施用量597吨,同比减少38.26%。
2020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指 标 |
播种面积(公顷) |
产量(吨) |
产量同比±% |
粮食合计 |
27512 |
175467 |
0.15 |
其中:小春合计 |
10577 |
49518 |
5.1 |
小麦 |
331 |
884 |
-21.63 |
蚕豆 |
6554 |
26788 |
9.27 |
大麦 |
2398 |
14502 |
-3.82 |
大春合计 |
16935 |
125949 |
-1.67 |
稻谷 |
5138 |
43562 |
-3.13 |
玉米 |
7622 |
59322 |
-3.25 |
油菜籽 |
627 |
1376.3 |
36.3 |
烤烟 |
2920 |
5892 |
2.5 |
蒜头 |
253 |
1457 |
-95 |
畜牧业、渔业生产情况
指 标 |
单位 |
2020年 |
同比±% |
猪存栏 |
头 |
118071 |
49.01 |
牛存栏 |
头 |
64063 |
10.59 |
其中:奶牛存栏 |
头 |
30273 |
13.68 |
羊存栏 |
只 |
192724 |
24.26 |
家禽存栏 |
只 |
534889 |
32.26 |
猪出栏 |
头 |
282981 |
95.62 |
牛出栏 |
头 |
59529 |
83.93 |
羊出栏 |
只 |
191364 |
79.82 |
家禽出栏 |
只 |
868420 |
67.15 |
牛奶产量 |
吨 |
121714 |
79.31 |
禽蛋产量 |
吨 |
3122 |
146.99 |
肉类总产量 |
吨 |
41096 |
192.76 |
水产品产量 |
吨 |
4600 |
-17.86 |
主要林业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位 |
2020年 |
同比±% |
水果 |
百公斤 |
198266 |
-7.4 |
核桃 |
百公斤 |
236988 |
10.7 |
茶叶 |
百公斤 |
340 |
-5.6 |
松籽 |
百公斤 |
5904 |
3.3 |
板栗 |
百公斤 |
527 |
-40.5 |
木材采伐量 |
立方米 |
0 |
0 |
竹材采伐量 |
百根 |
5532.2 |
611 |
三、工业
2020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86247万元 ,同比下降24.6%。
![]() |
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71901万元,比上年下降26.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下降56 %;重工业下降14.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6.7 %,股份制企业增长27.5 %,私营企业下降51.4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00 %,制造业增加值下降65.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0.6%。
![]()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8%,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2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196万元,比上年下降58.1%;实现利润总额7376万元,比上年下降25.4%;实现利税总额11876万元,比上年下降18.3%。
2020年洱源县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本年实际 |
比上年增长(%) |
饲料 |
吨 |
43176 |
8.7 |
乳制品 |
吨 |
51472 |
-9.6 |
饮料◇ |
吨 |
1931 |
-61.1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13072 |
-29.7 |
中型拖拉机 |
台 |
2319 |
-90 |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2020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6654万元,同比增长0.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55772万元,同比增长23.6%;房地产投资完成110882万元,同比下降30.1%。非电力工业投资完成19463万元,同比增长19.0%。全县具备资质等级的8个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852万元,同比增长6.51%。
五、财税金融
20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0877万元,同比下降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066万元,同比增长3.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125元,同比增长6.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935万元,同比增长27.42%;教育支出48155万元,同比增长17.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500万元,同比下降4.08%;医疗卫生支出38149万元,同比增长12.13%;农林水支出57633万元,同比下降5.61%。
202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952657万元,同比下降2.87%,其中:住户存款673335万元,同比增长11.69%。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37101万元,同比增长0.40%。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7700万元,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客运量143万人,旅客周转量11896万人公里,货运量427万吨,货物周转量76467万吨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387.21万元,同比增长25.01%。
七、贸易
202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64815.7万元,同比下降4.9%。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完成70888.5万元,同比增长8.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77221万元,同比下降1.5%;住宿业营业额完成13231.5万元,同比下降32.3%;餐饮业营业额完成33216.6万元,同比下降11.8%。
八、对外开放和旅游
2020年内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1个(当年新引进项目4个)。州外实际到位资金19.15亿元,同比增长10.5%,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4.05亿元,同比增长17.3%。
全年共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3%,其中海外游客261人次,同比下降55%;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5.0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创外汇收入19.3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3.54万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
全县拥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87所,幼儿园103所。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022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2372人;初中在校学生9653人;小学在校学生19859人;在园幼儿7381人。202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6.3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0%;高考上线率达100%。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78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97人;小学专任教师1109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为98.24%。
全县拥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纸质藏书5万余册,极具价值古籍纸质藏书0.6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镇乡级文化活动室9个、纸质藏书2.5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村级农家书屋90个、纸质藏书共14.0万册、无电子藏书;全县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免费发射数字化节目2套、模拟0套、广播5套,覆盖3.8万人民群众。
全县有1个县级文化馆、有9个镇乡文广服务中心各一个,全县命名的文保单位27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省保单位6项、州保单位12项、县保单位8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其中省级2项,州级15项,县级19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3人,其中省级传承人6人,州级传承人23人,县级传承人74人;馆藏可移动文物870(件/套),其中二级3件,三级44件,一般文物823件。县级灯光球场17块,乡镇灯光球场16块,村级篮球场138块,健身器材共77套。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3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3个(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9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吸虫病防治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民营医院5个。病床实有数1135张,在岗职工1240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73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00137人,其中:城镇人口87859人,乡村人口212278人;按性别分:男性150876人,女性149261人;按民族分:汉族86595人,白族189372人,彝族13277人,其他少数民族10893人。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08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3元,同比增长7.6%。
全县共有9949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6447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3%。全县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05个,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1332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840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281738人。
全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88人,共支付低保金1639.2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919人,共支付低保金4626.05万元;全县有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5442人,全年发放高龄津贴353.59万元。五保供养人员643人,发放五保供养金804. 48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
十一、安全生产
2020年,全县生产经营、消防事故、水上交通、农业机械、特种设备方面均零事故。
十二、资源环境
2020年全县全年平均气温15.0℃,湿度69%,总降雨量825.4毫米,冬季极端最低气温-5.2℃,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1.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签发:黄耀琼 审核:李紫明 撰稿:周沛发 电话:0872-5127948